文字:记者 邱丹晨 视频:首席记者 郑超
眼下,在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会稽村,“90后”祝译栋承包的3000多亩水稻田已经收割完。这几天,趁着天气晴好,他和父母一起来到地里,抓紧用无人机播种冬小麦,“之前都是边收边播,现在水稻收完终于能轻松一些了,每天播种200亩左右,这两天就能完成。”
一手老茧,皮肤黝黑,眼前的小伙儿看着年纪不大,却已经和田地打了十多年的交道,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新农人”。无论是在田间地头操作机械,还是打点合作社的大小事宜,他都显得驾轻就熟。
祝译栋的父母都是农民,在他六岁时就承包了六七百亩农田,是村里的种粮大户。上大学时,他每年暑假还会回家鼓捣农机,也帮着父母分担一些活。像拖拉机、插秧机、烘干机等农机,他早就能熟练操作。
“我大学学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比起种田,父母更希望我出去找工作。”2014年,祝译栋大学毕业,在找工作和回家种地之间犹豫不决。农忙时节,看着父母每天风吹雨打在地里劳作的身影,再加上从小到大对于稻田特别的感情,他终于下定决心回家,当一名农民。
“以前,爸妈种田都是脚踩到泥里,腰弯成虾米一样,顶着大太阳,全家出动,赶着时间把稻子收割完,再一捆一捆晒在路边,又掐着时间把秧苗插到田里。”如今,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祝译栋少时的记忆。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取而代之的是全程机械化操作,从耕田、播种、施肥、除草、收割到烘干,机械化率在90%以上。
在种田的理念上,年轻一代农民大都有自己的想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效率高,速度快。现在,我们不仅有多种现代农机,还有无人机助阵,应对农忙‘双抢’得心应手。”熟能生巧,祝译栋从一名大学生逐渐成长为“全能农机手”。“比如无人机,其实操作难度并不大。一台无人机4小时能为200余亩地喷洒农药,是人工作业的好几倍,而且药物喷洒均匀,效果更好。”
起初是跟在父母后面学着干,后来祝译栋逐渐成为家里粮油生意的“主心骨”,他还组建了农机合作社。现在,他的平水铸铺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50余台,今年耕田加机收5000余亩、机插2000余亩、干燥稻谷近10000吨,而周边合作社的农机如果出现“疑难杂症”,也大都会来找这个懂技术的年轻人,帮忙出出主意,研究解决。
在三十出头的年纪,祝译栋运用高科技服务周边农户,覆盖农田近万亩,年收益上百万元,成为柯桥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农业已经不再是老一代农民的专属,运用新技术、新理念,科技种粮大有可为。”祝译栋说,希望在不久的未来,有更多年轻农人走进农田,加入新农人的队伍,给传统农业找出路,种和父辈“不一样的田”。
手机扫一扫“发现都市圈”微信视频号、杭州新闻App二维码浏览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