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涂建敏
岁月不拘,时节如流!又到一年一度流行语发布季,《咬文嚼字》日前率先公布“2023年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搭子”“多巴胺××”“情绪价值”“质疑××,理解××,成为××”入选。
对照《咬文嚼字》所说,“今年继续坚持‘社会学价值’及‘语言学价值’评选标准,年度特征和创新特征都极为明显”,也不妨再试作归纳——
其一,都有很强的年度特征。有些流行语看上去略显“陌生”,却正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居“十大流行语”之首的“新质生产力”和列第三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前者语出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时的讲话,以高度理论内涵为支撑,标识着一种生产力的跃迁。而后者,若问这一年哪项新生事物最火爆?非ChatGPT、“文心一言”等莫属,基于大模型的一系列人工智能应用相继问世,展现无穷创造力,更预示未来已来,其所伴随着的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等,也带来巨大挑战,须有效应对。
其二,背后往往浓缩着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流行语中的“村超”如此,“特种兵式旅游”亦是这样。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被创造出的“村超”生命力也是无穷的。后一词,以最小的时间、金钱成本追求性价比最高的旅行,“特种兵式旅游”背后,是如何持续推动转型升级、扩大服务供给,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文旅需求的重大课题。
其三,也有一些流行语不乏自嘲或调侃,从中亦可观照公众情绪,发现“情绪价值”,捕捉社会心理变化。以流行语之一的“情绪价值”为例,本为营销学概念,意外“走红”却映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此外,类似“显眼包”“搭子”“多巴胺××”等也无不如此。“多巴胺××”源自流行语“多巴胺穿搭”,引申为“快乐因子”,几乎适用于一切日常生活,如“多巴胺景区”“多巴胺漫步”“多巴胺饮食”“多巴胺休假”等,同样无不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之向往。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镜子,照见社会流变、时代脉动。当然了,任何一组语汇要想完整概括年度社会生活,难免“挂一漏万”。此外,作为语言类杂志的《咬文嚼字》,为规范起见,对类似往年“绝绝子”“YYDS”等流行语向来就以“割爱”对之,今年亦不例外。再有,短视频时代,“短视频流行语”传播甚巨,但多局限年轻受众群体,未能进入全民视野。
按惯例,接下来还会有各种不同版本的“十大流行语”评出,如,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基于大数据语料库评选的“十大流行语”等。一言以蔽之,标准不一,结果各异。期待后续“十大流行语”的推出,能相为映衬、互为补充,从而更加全面勾勒年度与时代的文化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