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天“亚运时间”,品牌曝光量超20亿、亚运产品卖了超40万件

传统丝绸靠什么“破圈”?

2023-10-26

万事利打造的亚运主题产品受到热捧。

扫一扫观看 《传统丝绸靠什么“破圈”?》

万事利门店展示着各类亚运主题产品。

记者 蔡杨洋 文 王毅 摄/视频

天城路68号,万事利丝绸汇展厅内,外地访客团忙着试戴丝巾、挑选礼盒。相隔不远的另一幢大楼里,正在进行浙商交流活动——近期,像这样的参访交流活动每天都有1-2场在此举行。

比亚运会举办期间更忙了,这是万事利丝绸董事长李建华最直观的感受:“亚运会给我们带来的能量加持超过预期。”

一场为期16天的亚运盛会,让万事利丝绸迅速“破圈”,实现了从地域品牌到全国品牌的跃升。这背后,是长久以来杭州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变革寻求“蝶变”升级的创新故事。

品牌能级跃升 丝绸亚运主题产品卖出了40万件

从记者“媒体包”里的丝绸U形枕到“运动员包”里的创意丝巾,从丝绸礼宾服饰、丝绸国礼到亚运奖牌真丝绶带……杭州亚运会上,万事利丝绸有超过2万件创意产品亮相。

作为最早参与到亚运筹备工作中的浙江民企之一,万事利丝绸对这次在“家门口”举行的盛会尤其重视。“从2015年申办到现在,8年时间,我们参与、见证了杭州亚运会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李建华说,万事利丝绸参与了北京冬奥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众多重量级主场外交活动,但参与的深度、广度等都不及本次亚运会。

这样史无前例的深度参与,让企业收获了丰硕成果。不管是现场AI设计、“数智”生产的定制丝巾和创意十足的丝巾花,还是被抢购一空、频频上热搜的亚运丝绸文创特许产品,通过亚运会的大舞台,全世界看见了中国丝绸的魅力,也认识了富有创新力的丝绸品牌“万事利”——起于丝绸,不止于丝绸。

将丝绸文化与亚运元素有机融合,万事利打造出了一系列亚运网红产品。亚运真丝吉祥物,“大莲花”造型胸针,亚运主题丝巾、徽章、盲盒……走进位于湖滨步行街的万事利丝绸亚运特许零售店,可以看到不少游客在挑选亚运丝绸文创特许产品。

数据显示,16天“亚运时间”里,万事利的亚运特许产品累计卖出了40万件。热度还在持续:10月,万事利丝绸线上线下的销售数据都在快速攀登,预计月度销售额将创造历史新高。

“赛事期间,万事利品牌曝光度超20亿,知名度大幅提升,不少大企业、大品牌都前来寻求合作。”李建华说,这也加速了万事利丝绸走向全国的步伐,未来,万事利丝绸的线下门店会在国内更多城市落地。

技术赋能创新 丝巾实现现场设计、现场生产

亚运会举行期间,位于主媒体中心公共区核心位置的万事利展厅成为记者们的打卡之地,现场时常排起长队。杭州亚运会堪称大型“数智”秀场,而传统丝绸,为何能占据主媒体中心公共区的“C”位?

底气,来自智能、绿色两个关键词。在这里,超8000人体验到了AI定制丝巾“黑科技”:输入名字、祝福语等信息,人工智能现场设计丝巾,选定款式后,外观酷似大型打印机的数智化印花一体机现场生产……不超过两小时,就能拿到一条私人定制的印花丝巾。

更重要的是,凭借自主研发的GBART数字化绿色印染技术(无水数码印花技术),丝巾生产像打印文件一样简单便捷,并且实现了绿色制造,全程不排放任何污水。

“依托这样的技术,我们为汪顺、丘索维金娜等200多位运动员订制了纪念丝巾。可以说,这次亚运会上,我们不仅展出了丝绸产品、企业品牌,而且展示了新技术。”李建华说。

让传统丝巾插上数字化的翅膀。近年来,万事利丝绸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推动丝绸产业走上数字化创新之路。

据悉,万事利丝绸研发投入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22年底达到6.59%。目前,该企业的专利数量达77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

“对我们万事利而言,创新是生存之道,已经融入企业基因。”李建华说,创新需要思想的指引,也需要技术的支撑。“亚运会对企业的赋能,眼下才刚刚开始。后亚运时代,我们需要把握机会,通过创新发展继续讲好杭州故事、中国故事。”

记者手记

数实融合,一张通往未来的“船票”

丝绸,是杭州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元素。数字时代,这种标志性意义有了新注脚——在数字之城杭州,最传统的丝绸产业,也能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创新发展。

正是万事利丝绸在亚运会期间“破圈”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能,看到了数实融合的力量。

后亚运时代,这座城市和企业,都开启了全新篇章。与企业的合作如何深化、个性化定制丝巾的市场如何拓展、丝巾还有没有其他创新呈现方式……面对新机遇,李建华的脑海里已经积攒了多个新课题,最重要的解题路径还是拥抱数字化。

对杭州市民以及游客来说,改变或许是,在西湖边游玩时能邂逅一个新景点,点点屏幕就能亲手设计一条丝巾,游玩一圈,记录着此情此景的丝巾就做好了……数实融合,未来已来,一切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