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题教育为指引持续深化“千万工程”

唐家坞村探索“农旅+艺创”共富发展模式

2023-10-20

文/范建桥 陈顺丽 骆炳浩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走进群山环抱的富阳银湖街道唐家坞村,第一眼就看到砚池广场上由本村书法爱好者书写的29种不同字体的“家”字文化墙,还有那一条彰显承载乡村共富发展的“艺创一条街”。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富阳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坚持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构建党建引领的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唐家坞村正是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的一个生动缩影。

传承红色基因 挖掘乡村文化

作为富阳最早建立党支部的村庄之一,唐家坞村党支部成立于1928年10月。

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晓康说,回顾历史,村党组织的革命斗争历程,也是村庄历史进程的重要阶段,渐渐形成了唐家坞村独有的“家文化”。除红色文化外,还有书法文化、乡贤文化、清廉文化、族谱文化、共富文化等,这也是唐家坞村的一大特色。

一直以来,唐家坞村重文尚礼、崇德向善,注重乡村文化建设。在乡贤和文化人士的支持下,村里启动《唐家坞文丛》编写工作,分《人文遗韵》《山水轻音》《风流人物》《翰墨丹青》《崇德向善》五册,展现唐家坞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自信。目前,已出版了汇集家教家风家训故事的《崇德向善》一书,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丰富文化内涵 推进善治善为

2021年,唐家坞村借助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点创建,以“追寻红色记忆,弘扬优秀文化”为主题,按照村党史村史发展脉络,对最早成立村党支部原址的姥岑小学(五福庙)进行了修缮、布展,串联清廉厅、忆农厅、议事厅、崇贤厅、砚池广场、荣发产业园等节点,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进一步丰富唐家坞“家文化”内涵。

陈晓康说,唐家坞村以“家文化”为载体,积极探索“文化+”融入村庄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廉修身,以德治家,以文化人”的治村道路。早在2018年,在村党总支的倡议下,由村妇联牵头打造“娘家人”阵地,创建了家风队、和谐队、河嫂队、公益队、书法队、拔河队、文艺队等,还充分发挥“半边天”“贤内助”“枕边风”作用,举办“清廉美食大比拼”“最美家风家训”“乡村妈妈成长课堂”等活动,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唐家坞村的善治善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来源于浓厚的“家文化”。在2021年标杆点建设中,唐家坞村按照浙江省“一统三化九场景”标准体系,利用“富春智联”系统应用平台,推进网格智治数字化建设,创新探索共富、共享、幸福“三码”管理机制,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2022年11月,唐家坞村获得富阳区首个“浙江省清廉村居示范村”称号。今年4月25日,浙江省纪检清廉村居现场会在唐家坞召开。

探索“农旅+艺创” 激活共富密码

今年是浙江省实施“千万工程”二十周年,也是唐家坞村发展变化最大的20年。尤其是近10年间,唐家坞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聚焦“千万工程再深化、共同富裕作示范”目标,加速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迭代升级。

唐家坞村与周边村社、企业深化党建联建,积极探索“农旅+艺创”共富发展模式,推出万亩竹海、千亩采摘、荣发农旅为节点的生态旅游线路,全力打造集直播基地、陶艺工坊、家居工坊、居屋美学馆、根雕工坊等特色场所的“艺创一条街”,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户创收的共富之路。2022年,唐家坞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0多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90多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63000多元。

陈晓康说,村两委从老百姓感受最明显、呼声最高的整治环境“脏乱差”入手,通过“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特色村等一系列项目建设,突出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既保留了乡村原有风貌,又推动了村庄景区化运营。村里还鼓励村民以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利用自家住房发展民宿和农家乐经济,打造乡野康养食疗最佳体验地。

姥岑峰下绿水清,古朴风貌揽胜地。中秋、国庆“双节”假期,适逢杭州亚运会,日均有200人左右来唐家坞村,有搞团建的、有采摘水果的、有登山旅行的。游客慕名而来,不仅仅是唐家坞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更多的是因为有良好的文明乡风和宜居宜业宜游的氛围。当初,荣发产业园、象山艺坊等作为“农旅+艺创”企业入驻村庄,看重的就是创业氛围好,如今许多新入驻“艺创一条街”的创业者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陈晓康说,下一步,村里将以“艺创一条街”为依托,推进村级土地有序流转,建设集村史馆、农耕馆、家宴、旅游接待等于一体的邻里中心,在满足服务村民办事的同时,充分激发电商经济和青年创业活力,吸引更多的客商来这里投资创业,努力实现共富共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