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麻碧华 记者 俞倩)8月30日上午,钱塘轮滑中心和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板球比赛场地正准备进行轮滑和板球赛事演练;另一边,杭州亚运会“赛时一天”气象服务保障演练提前展开,根据“赛事须在完全无降水的条件下进行”的要求,亚运气象台经过严密会商并参考“浙江1公里模式”对雨量的预报,认为受高空槽和低层切变线影响,杭州当日上午会有分散性阵雨且对赛事有影响,于是立即联系两个场馆,指出场馆附近上午将有持续性小雨,建议演练改期到下午。根据预报结论,两个场馆决定演练赛15时后继续进行。
不仅如此,在8月29日和8月31日亚运开幕式气象服务保障演练中,“浙江1公里模式”对降水范围、起止时间以及降水强度也都有很好的表现。“该模式‘颗粒度’更细,已经成为亚运气象台预报的主要参考模式。”亚运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刘汉华说。
那么,“浙江1公里模式”到底是什么?
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省气科所)副所长陈锋告诉记者,“浙江1公里模式”是北京冬奥气象科技的浙江本地化模式,由省气科所从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引进。目前,“浙江1公里模式”可提供空间分辨率1公里,时间分辨率1小时,以及1小时更新频次的泛华东区域预报产品。
“本地化后的‘浙江1公里模式’预报的‘颗粒度’非常细,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精细到了1公里和1小时,可以说使浙江省精细化预报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陈锋说。
自上线运行以来,“浙江1公里模式”在历次重要测试赛和活动保障中均表现不俗。经过多次测试评估,其在局地突发性强对流的识别、演变以及伴随的降水落区、强度和持续时间等方面,均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目前,浙江省气象局已启动亚运气象保障特别工作状态,亚运气象服务保障工作进入攻坚冲刺阶段,气科所数值模式研发团队将继续改进模式性能,并不断检验其应用效果,以期在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