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读书会 |

为人间烟火而歌

在杭州,人们热爱读书,热爱诗歌,诗歌从来不只是存在于小众圈子里,而是属于每一位心有诗意的人

2023-07-14

《江河万古流》 孙昌建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3年5月

张小末

杭城入伏的前两日,诗人孙昌建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张海报。海报上,孙昌建穿着冬天的皮夹克,戴着一副颇有腔调的太阳镜,倚坐在一块石头上。这是他的新诗集《江河万古流:我的诗路行走》分享会的信息。

7月9日上午,西溪创意产业园区内的之江编剧村,户外已然盛夏,绿意幽深。而在清雅的室内,知己故交、西湖区作家协会的40余位文学爱好者济济一堂,主持人是城内知名的方言主持人——阿六头安峰。

孙昌建在开场白里说:“天公嘎热,皮夹克更热,但这不影响诗友间的‘碰诗’,说不定能拾得几张碎片。”天气热,现场的气氛更热,与会嘉宾们关于其人其诗的阐述和讨论一次次引来欢笑,关于文学的话题一次次掀起高潮,读者们在分享会上体悟到了一位诗人诗路之旅的纯粹与壮阔,也在他的诗句里触摸到了诗意生活的美好。

诗集《江河万古流:我的诗路行走》的湖蓝色封面,气息静谧,画面上交错着白色与金色的线条,我想这几条线勾勒的也许是我们浙江地图的概貌,也象征着诗集里的四条诗路。诗集收录了孙昌建这四五年来写作的197首诗歌,分为“桃花源·浙东唐诗之路”“夜航船·大运河诗路”“乡村志·钱塘江诗路”“思乡曲·瓯江山水诗路”四辑,是他近几年沿着诗路行走的所思所歌,而关于大运河诗路中的部分作品,并不局限于浙江范围,诗人的笔墨跟随着他的行走,延伸到了北京通州和江苏段,某种意义上,这部诗集如南北运河的交汇之水,汩汩流动。

江河万古流,湖山入眼新。浙江现有90个县(市区),孙昌建已经行走了86个,有些地方,他一去再去,一写再写,始终关注现实、关注社会,每一次的发现皆有所不同。正如浙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邱建国所说:“溯诗路之源流,发思古之幽情,抒时代之感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文化考古、诗意寻访和诗歌建设。”

那么,如何解决出发点的宏大命题与落脚点的具体表达呢?这部诗集亦给出了清晰的答案。浙江的某一个村庄、某一条溪、某一个点,诗人选择的都是这些具象的、细小的切入点,诗集里涉及的地名有100多个。孙昌建说,他采访过手工制作西湖木船、西溪小划船的传人,他们用一枚一枚钉子把木船打造好,这对他是有启发的,在这部诗集里,他为小而书写,为人间烟火而歌。

分享会上,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在炎夏时分奔赴诗歌的读者们,他们有的是年逾七旬仍笔耕不辍的老人,有的是拥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创始人,有的是学生,身份各不相同。一位老先生,喜欢写格律诗,亦对新诗写作充满好奇,他与孙昌建探讨了关于“现代人写旧体诗”的现象与观点;一位姓郑的学生读者,小时候曾参加过作家麦家的读书会,这次则交流了“关于诗歌、散文等各类文体写作中,作为学生该如何主动吸收文化积淀和生活化的素材”的观点;一位家长则关注于“小朋友应该怎么读诗,如何选择更好的阅读选本”。

作为一名年轻诗人,我也受邀发言。我喜欢诗歌,孙昌建的诗歌里常常闪现着幽默、智慧和警醒。他的诗歌初读起来,好像很口语,很简单,但实际上他的诗歌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比如第一首《西陵渡》,西陵渡就是西兴渡,也就是钱塘江南岸的西兴镇,地处萧山,所以这首诗里出现了“霉干菜已经蒸熟了”这样的意象,即使“背一部唐诗渡江”,站在古渡口,诗人也长叹一声,“因为没有一艘船/开往三百首的码头”,是啊,唐朝出现了那么多伟大的诗人,也不过只有“三百首”流传于世,想想真是无比珍贵。

非常巧合的是,正在我们谈论诗歌、诗路、诗人时,一部以呈现唐诗绚烂画卷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正在影院热映,掀起了年轻父母与孩子们关于唐诗和历史学习的热潮。

在杭州,人们热爱读书,热爱诗歌,诗歌从来不只是存在于小众圈子里,而是属于每一位心有诗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