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斌 姚明哲
在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省科技特派员代表回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中茶所)研究员李强作为科技特派员代表,参加了6月24日浙江省委召开的省科技特派员代表座谈会,并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传达到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全所科技特派员学习回信精神后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中茶所从浙江省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坚持连续选送15批173人次省派个人科技特派员、3批22个团队科技特派员入驻20个山区县,通过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引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开发新产品,带动茶农增收,帮助企业增效,推动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20年来,中茶所连续13次被评为先进派出单位,2人获省“功勋科技特派员”,3人获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34人次获省“优秀科技特派员”。20年来,中茶所科技特派员始终扎根乡村,坚持“五位一体”科技服务,打造“三品融合”发展模式,一代接着一代持续接力,将一片“绿叶”打造成“金叶”,让“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
一是坚持“五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助力科技成果真正落地见效。探索建立了“派驻一名专家、签订一份协议、制定一份规划,实施一批项目、转化一批成果”“五位一体”模式,让科技特派员工作有平台、有方向、有抓手、有保障。通过与派驻县签订全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在天台、仙居、遂昌等派驻县建立专家工作站,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深入开展搭建平台。根据地方茶产业发展优势和特点,先后为缙云、泰顺、文成等地制定了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为当地茶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目标和路径。科技特派员积极申报实施成果推广和转化项目,以驻点乡镇为基地,建立示范基地,将最新的茶树良种、绿色生产技术和连续化自动化加工技术及设备进行推广转化。比如,在淳安县文昌镇,通过建立茶树良种“龙井43”优质高效生产示范茶园、标准化茶叶示范加工厂、扶持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等措施帮助发展茶产业,发展良种茶园面积8400多亩,全镇茶叶产值从2002年的554万元增至2022年的4221万元,文昌镇已发展成为淳安县9个茶叶强乡镇之一。
二是积极探索“品种-品质-品牌”三品融合发展,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为促进不同地区的茶产业差异化发展,提高产业效益,中茶所自2005年与天台县、缙云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作以来,充分利用当地的叶色突变茶树资源,协同创新选育出叶色黄化特异茶树新品种“中黄1号”和“中黄2号”,研究提出配套栽培技术,提升加工工艺,研制产品标准,帮助打造“天台黄茶”“缙云黄茶”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多年努力,“中黄1号”和“中黄2号”分别从一个单株变成一个茶树新品种,因其芽叶金黄、氨基酸含量高、茶叶品质优异,深受消费者喜爱。其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值1.5万元-2万元,带动农户6000多户,人均增收达1万元。天台县、缙云县分别打造出万亩“黄茶”产业带。
三是一代接着一代干,持续接力见成效。受农业生产周期、气候条件及地理环境等复杂因素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难、见效慢,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为确保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延续性,20年来中茶所坚持选派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家担任科技特派员,十分注重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接续传承,为老专家配备青年科研人员跟班学习,接力服务。在磐安县双溪乡,从2003年开始,两代科技特派员连续20年扎根基层,手把手教农民种茶。双溪乡从2003年的茶园面积不足1000亩,人均茶叶收入400元,良种茶园覆盖率只有10%,发展到2022年茶园面积6250亩,人均茶叶收入超4000元,良种茶园覆盖率93%。茶叶成为当地茶农的主要收入来源。在缙云县,从2005年开始中茶所三代科技特派员先后持续接力服务,缙云黄茶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缙云县茶园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从2005年3.46万亩、622吨、6005万元提升至2022年的6.3万亩、1700吨、3.8亿元。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的具体实践,是激活“三农”的动力之源,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千万工程”的特色载体。在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省科技特派员代表的重要回信的鼓舞下,中茶所广大科技特派员必将感恩奋进、实干争先,继续发扬“做给茶农看、带着茶农干”的实干精神,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中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