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海伦·凯勒 著 董继平 译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2023年3月
董继平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1968),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塔斯康比亚镇,但刚出生19个月就不幸患病而失明失聪,因此幼年时一直生活在看不见、听不见的蒙昧世界中,直到1887年,老师安妮·萨利文来到她的身边,她的生活才出现了转机。
在老师悉心的教导之下,海伦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断进步,最终考取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后来还成了著名作家、慈善家。
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在睡梦中去世,享年87岁。
本书全译了《我生命中的故事》《我生活中的世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石墙之歌》全本,选译了《走出黑暗》《我的老师安妮·萨利文》中最精彩的章节,详细、全面展现了海伦坎坷而又充满乐观精神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态度,以及她努力冲破重重阻碍走向成功之路。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最初发表在1933年1月号的《大西洋月刊》上。这篇散文不长,但其新颖的构思却直击人心,从一个盲人的希冀出发,假设自己能拥有三天光明,体验正常人所处的光明世界:第一天,她不仅要看看她的老师安妮·萨利文和亲近的朋友、她的狗、家里的小玩意儿、书籍,还要前往森林,饱览自然美景,在黄昏时分体验人造灯光。第二天,她要前往博物馆,看看人类发展的进程、古代艺术雕像、文艺复兴以来的大师绘画作品、戏剧……第三天,她从位于长岛的家里出发,前往纽约市区观看市容市貌,环游这座城市,吸收各种景象。
而让我在翻译过程中,总是忍不住为其言语编织的遐思而感动的是《我生活中的世界》(1908)。这篇文章中,手成了她的主要描写对象:看得见的手——在想象的帮助下,海伦用手看见了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东西:花朵、房子的整体特征、大理石雕塑……别人的手——海伦在生活中摸到的手形形色色,或忙乱,或诙谐,或严肃,或好斗,或固执……通过不同的手,海伦认识到了人类的不同本性;人类的手——莎士比亚戏剧人物的手……对于她,各种感官都自有其相对价值,但触觉让她更能认识世界。
如今,但凡提到海伦·凯勒这个名字,很多人的脑海中便会闪现出那个从黑暗中摸索着走向光明的模样,她沉思,她勤奋。对此,我们若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们失去三天光明,人生会发生怎样的变故?而这也许正是触动海伦·凯勒提笔写作的动力:去珍惜吧!珍惜眼前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