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真的是学业的“终点站”吗?

九成以上主城区毕业生实现升学 读研已成常态

2023-05-26

焦俊 绘

在杭州,2022年中职学校(不含中专、技校)毕业生升学比例约占应届毕业生数的81.57%,其中市区中职学校(不含中专、技校)毕业生升学率达93.34%。去年全市中职毕业生的本科升学率,比前一年高出19个百分点。

记者 章翌

4月初的一个晚上,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教师傅茜收到一则消息,是学生杨龙发来的:“傅老师,向您汇报,我考上研了!”算上另一名考研“二战”成功的学生,杨龙所在的2015级园林3班已经有7名学生被浙江农林大学录取为研究生。往前追溯,2013年到2016年四年间,旅游职校已有15名学生成功考研。

他们不是个例。今年3月,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2022年全国已有超过一半的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专科)和本科继续学习。高职毕业生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同时,每年也有接近20%的学生实现升学深造。

在杭州,2022年中职学校(不含中专、技校)毕业生升学比例约占应届毕业生数的81.57%,其中市区中职学校(不含中专、技校)毕业生升学率达93.34%。去年全市中职毕业生的本科升学率,比前一年高出19个百分点。

中职毕业生还是大家印象中的“低学历蓝领”吗?

“围墙”内外:学历的偏见是怎样形成的

五年前,家住金华永康的陈美晓第一次来杭州,头一站是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她是替女儿来“考察”的:“接到学校的录取电话,马上赶第二天早上10点的火车到杭州。到了后,只是站在学校大门外看了一眼,我就觉得挺像样,是理想中的学校。”

2018年,杭州首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工作(以下简称“中本一体试点”) ,即“3年职高+4年本科”落地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其中,人民职校学前教育专业“中本班”,职高毕业后可升入浙江师范大学,拿本科文凭。

陈美晓和女儿盯的就是这个“中本班”。虽然女儿成绩不错,可陈美晓觉得这个选择性价比很高:浙师大学前教育专业在全省排名靠前,女儿也喜欢当老师,于是和女儿商量报了名。结束杭州之行后,她们从当地的重高退学,转入人民职校“中本班”。

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如同一座“围城”。一位杭州职教“圈内人”这样比喻:老师、学生很清楚中职学校的“样貌”,但“墙”外人一直觉得中职学生毕业只能当低学历的蓝领,进中职学校只会蹉跎青春。

事实上,职业教育曾经历过高光时期。

以杭州为例。改革开放后,一些高中经过改制与开设职业班,职业中学与各类中专、技校一同恢复发展,“中专可以解决编制、工作分配问题,学生报考优先选它,其次才是普通高中。”一位工作多年的职业教育从业者回忆,当时因为火爆,杭州中专招生老师出门都躲着人,生怕别人看见攀关系。而这块“香饽饽”会在职业中学设点培养学生,一所中职学校既有中专部,也有职教部。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台柱子”没了,吸引力下降导致中职学校的整体生源质量走了下坡路,“没有干部编和包分配了,那时候校长们都开始思考,怎么把学校经营下去。”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劳动力缺口问题凸显出来,“一批职高毕业生进入社会,成了劳动力储备,且大部分是蓝领,于是人们逐渐把职业教育与产业工人画上等号。”另一方面,此时中职生的学历与技能无法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加之部分中职生的行为习惯有所欠缺,在“唯学历论”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渐渐被“边缘化”,以至于很多人脑子里“成绩不好去职校”“职校生学历低”的观念根深蒂固。

有研究者把这种“根深蒂固”解释为晕轮效应,大意是当人们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影响对这个人其他特质的判断,人们会习惯于以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估价其所有特点。这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在社会中间被传播与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