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6

美术职校艺术设计专业非遗特色课程。

旅游职校“制茶师”职业体验。

文汇学校口腔修复工艺实训室。

财经职校获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物流综合作业”赛项(中职组)金牌。

延后到高中阶段“分流”行不行? 如何遵循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规律

每年,都有许多家长提出同样一个问题:把“普职分流”延后到高中阶段行不行?这些家长,都有一个相同的希望:孩子读了普高,未来读本科的概率会大很多。

如果如家长所愿,取消中职教育,全民读普高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杭州市普高毕业生的本科升学率在65%左右。“如果本科院校的数量没有增加,把原本读中职的学生全放进普高,结果就是普高的本科率将大大下降。也就是说,原本上中职的大部分学生,即便读了普高未来还是要读专科院校。”一位业内人士说,即便取消了中职学校,只是将焦虑往后移了3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倒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学生适性发展和技能的磨炼时机,决定了初中毕业进行‘普职分流’是个好时机。”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初中阶段进行“普职分流”,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从微观层面上讲,这是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人与人之间有差异,对知识的接受形式、程度也不同。部分不适应普通教育的孩子,如果动手能力强,与其一直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备受煎熬,不如尽早地学习技能,对接社会需要,在另一条赛道上‘跑’出成绩,更利于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这位负责人说,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工学结合”“手脑并用”,特别适合这类学生的发展。他还举了个例子——

之前有个学生,初中阶段因为学习节奏跟不上,产生了厌学情绪。但小伙子很聪明,非常喜欢养植物,入读了旅游职校园林专业后,就迷上了养多肉植物。在校期间,他参加了一个行业举办的多肉种植创新创业设计大赛,斩获了一等奖,这让小伙子一下子来了自信心。大学毕业后,他开了一家多肉店铺,生意很红火。

从宏观层面上讲,在初中毕业后进行“普职分流”,是社会的需要。“制造业强国需要技能型人才,没有能工巧匠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制造业。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很多环节都离不开技能型人才。”该负责人说,许多技能特别是高水平技能,需要从少年时就打好基础,这样的效果远远要好于成年时再去练习,正所谓“很多大国工匠都是从少年工匠起步的。”

“普职分流”并非我国独有 发达国家的分流政策是怎样的

一说起教育,很多人习惯于进行国内外对比。在“普职分流”这件事上,发达国家是怎么做的?

来看职业教育的“模范生”德国。在德国,小学是四年制,毕业后就开始分流,分流方向为基础职业中学、实用专科中学、文理中学三种。据媒体报道,只有40%的学生进入文理中学,未来会选择考大学;另外60%的学生大概率会选择职业培训。德国职业培训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错误中学习,认为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实操技能,才能提升自身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德国职业教育采取的是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学生30%—40%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60%—70%的时间在企业参与培训,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践。如此交替循环,通常在两年至三年半内完成整个职业教育过程。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6.4%,而未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就业率为82.1%。

“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相同,德国的技能人才受到社会尊重,选择职业高中的学生超过选择学术高中的学生。”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有人会说,德国是西方国家,其教育制度和我国国情不符。那我们再来看教育在全球享有盛誉的亚洲国家新加坡。新加坡设定的教育制度,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学生将进行4次分流:第一次分流在小学三年级,GEP天才教育计划,选拔天才儿童;第二次分流在小学六年级,PSLE离校考试是第一个重要的人生分叉口,去学习文化还是技术课程,孩子未来发展已经有了雏形;第三次分流是O-Level考试,相当于我国的“中考”;第四次分流是A-Level考试,类似于我国的高考。

“经过一路分流,最终能读普通高中的只有20%的学生,其他学生或早或晚都被分流到了理工学院、艺术学校和职业学校。”从事新加坡留学的某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加坡的教育理念是“因材施教”“人尽其才”,承认每个人的智商有差别,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完成同等难度的学习任务,“二八分流制度是把少数且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给选拔出来的学生,把相对不适合搞学术的学生用于其他建设方面,为社会发展提供多样人才。”

从国际经验看,世界各国普遍实行“普职分流”,采用初中后进行分流的不在少数。如教育强国芬兰,学生面临两次分流:第一次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初中)结束后,学生可以选择就读普高或职高;第二次是在普高第二年结束后,职高学生考试合格后可进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或报考大学,普高学生既可升入大学也可进入高职院校。从义务教育到职业高中,再到专科、本科、硕士,芬兰已形成一个与大学教育并行的阶梯式职业教育体系。

“职”与“普”是一种融通关系 要从“单向奔赴”变为“双向奔赴”

与“普职分流”相呼应的是“职普融通”。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浙江省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也特别提到了深入推进“普职融通”,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建立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合作机制,推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

“职普融通”到底是什么?在浙江工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所长陈衍看来,其本质就是立足大教育观,跳出职教办职教,破除“将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完全分离、相互排斥的闭合系统”这样的观点,实现两类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模式协同、教育成果互认。

在“职普融通”上,杭州一直在探索。“目前,我们正全力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融通,并逐步建立了普通高中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籍转换、学习成果互认等制度,主动为普通高中学生职业教育选修课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支持。”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杭州的各所学校也在行动。交通职高校长金宏告诉记者,这几年学校汽修教研组选派专业教师,前往各普通高中开设《汽车概论》等选修课程,这类选修课的开设,不仅拓展了普高学生的专业视野,也为他们紧张的文化课学习增添了不一样的感受。

放眼全国,“职普融通”探索尝试方兴未艾。例如成都,2022年,成都全市20所中职学校与21所普通高中学校结对开办“职普融通班”,同年首次划定了“职普融通班录取指导线”。“职普融通班录取指导线”给予了学生二次选择的机会,进入“职普融通班”的学生,在高一年级期间经过学业考核、达到对口普高学校要求的可转入普高,同时普高学生也可申请转入中职学校就读。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各地针对‘职普融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但更多的是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的‘单向奔赴’。”陈衍认为,当下要大力探索职普“双向奔赴”的路径,既满足中职学生对于科技素养、人文素养、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需求,也满足普通高中学生在技术技能积累方面的需要,“我们有信心看到相互渗透式、相互合作式、共同课程式、专业体验式、生涯指导式等‘职普融通’改革模式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