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 丁云川

重立吴山“有美堂记”碑石

2023-05-26

杭州曾是吴越国的都城,吴越钱王采取“保境安民,发展农桑”的国策,建都七八十年,桑麻蔽野居民富。宋太祖赵匡胤即位,钱俶纳贡宋太祖、宋太宗两朝金银珍宝无数,仅丝织品就有“锦绮”28万余匹,色绢79.9万余匹。同时,吴越国在杭州的城市建设中筑了钱江海塘,在西湖附近建了北高峰塔、南高峰塔、雷峰塔、保俶塔,西湖有了佳丽雏形,杭州成为江南的首富之地。

正因如此,朝廷对派往杭州的官员,十分慎重。嘉祐二年(1057)九月,仁宗钦定时年53岁的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挚出任杭州知州,写下《赐梅挚知杭州》,为其饯行。

梅挚到任后,除了处理日常政务之外,也常常游走湖山。

一天,梅挚走到吴山山顶,放眼一看:此处南眺钱江,北望西湖,襟江带湖,不正是:“地有湖山美”吗?于是在吴山顶上建了一座堂屋,取名“有美堂”。梅挚著书一封遣人至汴京,请文坛高手、友人欧阳修为“堂”作记。然而欧阳修未予理会。梅挚连续六次写信给欧阳修,可欧阳修仍未动笔。

嘉祐三年(1058),唐洵任杭州知州。嘉祐四年(1059),梅挚调到金陵赴任,他第七次写信给欧阳修,再次请他为“有美堂”作记。此时的欧阳修认为,梅挚已离开杭州了,还念念不忘请他作记,若再不提笔,对不起朋友。于是欧阳修作了一篇言简意赅、叙述杭州山水史事的《有美堂记》,共560字,嘱人带给梅挚。

文中写道:“独钱塘,自五代始时,知尊中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邑屋华丽,盖十馀万家……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

梅挚读到这段文字后大为赞叹。既有大家之文采,亦要有大家之墨宝。梅挚想到了书坛大家蔡襄,请他书写《有美堂记》。然而梅挚不久久就因病去世了,时年55岁。

而蔡襄呢?当他接到梅挚的托书后,因其在京任职,公务繁忙,便耽搁了下来。时间到了治平元年(1064),仁宗驾崩,英宗即位。《蔡襄年表》:“是年三月英宗听信谗言,无端猜疑蔡襄在其立太子和继位前后,有言论和奏疏反对他,尽管朝中宰执大臣们一致辩解,英宗不能解疑。”又据《蔡襄年表》:“治平二年(1065)二月十一日,蔡襄诏准辞去三司使(之职),以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知杭州。”

欧阳修得知后,对蔡襄致以慰问,蔡襄也作了答谢。

蔡襄于当年五月二十六日到达杭州。这年重阳节,蔡襄来到吴山,想到了梅挚请他书写《有美堂记》的事。他写下这首《重阳日有美堂南望》:

“越邑吴封绣错分,华堂繁吹半空闻。山峰高下抽青笋,江水东西卧白云。菊蕊芬芳初应节,松林照耀欲迎曛。州人不见归时醉,未拟风流待使君。”

诗中对“有美堂”的景致作了一番赞誉。再据《蔡襄年表》:“九月,登有美堂,并书《有美堂记》碑本。”“治平三年(1066)三月中,游吴山及城南园林。”据此推测:蔡襄书写《有美堂记》的墨宝是在治平二年九月重阳节后;立《有美堂记》碑石,当在治平三年三月中。这样,吴山上既有“有美堂”,又有了《有美堂记》碑石。

这处凝聚着两位“市长”和一位文学大家心血的“作品”,成为当时吴山上的著名景点和胜迹,苏东坡与许多文化名家都曾来到“有美堂”并观《有美堂记》碑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南宋国破家亡、金戈铁马中,《有美堂记》碑石遭毁了!

2006年6月,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杭州举行,市里邀我参会。会上,我提出应该对杭州和西湖上某些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给予重修、重建,其中提到了“有美堂”和《有美堂记》碑石的往事。不日,我接到有关部门的电话,告知:市里决定重立吴山《有美堂记》碑石,背面镌欧阳修像。

往事越千年,《有美堂记》碑石,遭毁八百多年后得以重立。我很激动,写下了一首诗:

两位学士知钱塘,吴山立石有美堂。

回望东南第一州,历尽沧桑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