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月华 建德微融圈 邹倩 童美玲)近日,建德西乡草莓园一片忙碌景象,农机车穿梭在草莓大棚中,传来阵阵轰鸣。草莓刚下市,为什么草莓园还会有这番忙碌的场景?记者带着疑问走进西乡草莓园,才发现草莓园竟然成了水稻田,农机车正在大棚里来回插秧。
“政府号召莓农利用闲置的草莓棚种植早稻,我们便第一时间积极响应,都说草莓种植最难了,我想草莓我都能种得很好,种水稻一样难不倒我,这样既不浪费大棚资源,又能改良土质,额外创收,就说干就干了。”西乡草莓园的沃农现代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李建伟笑着说,草莓作为旱作物,同一地块最好不能连年种,否则会出现土传病害等问题,影响来年草莓产量及品质。大棚地里肥力足,栽种水稻不需另外施肥,而且稻谷秸秆腐烂后变成有机肥,可以为草莓丰产打下良好基础。
“大同之前没有尝试过草莓和早稻轮作,这次在草莓棚里先试种15亩。种水稻前需要先处理掉草莓垅上的黑色薄膜,通过棚内原有的水管对土地进行蓄水,之后用犁地机翻耕土地,最后用插秧机插秧。”大同镇农办主任罗平介绍,草莓、早稻轮作充分利用了闲置大棚,预估每亩水稻产量450公斤,每亩地比单纯种草莓增收1000多元。
无独有偶,李家镇也创新了一种良性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李家镇发根家庭农场负责人熊小红在200多亩水稻田里,投放了3000只鸭苗,一群群小水鸭自由嬉戏着,不时发出“嘎嘎嘎”的欢叫声。
熊小红告诉记者,目前刚插秧结束,要缓几天才能把鸭子全部放进稻田里,现在每天下午需要补喂食料,提高雏鸭育成率,“待秧苗成型后,鸭子就能成为稻田的‘管理员’了,为水稻除草、除虫、施肥,刺激水稻生长,稻田也能为鸭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饵料。”
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李家镇这种稻、鸭的间作模式有效地带动种植大户绿色增效。“每亩可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投入约100元。”熊小红认真算起了账,以目前的市场价格,预计按每亩稻谷产量600公斤、鸭子出栏12只计算,每亩可实现效益3120元,比常规水稻种植方式每亩增效600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目前李家镇已发展“稻鸭共养”新型生态循环种养稻田1000亩,为农户节省农药、化肥等开支10万余元,今年预计生产鸭田稻谷60万公斤,稻田鸭1.2万只,可实现种植、养殖双丰收。
“稻田综合种养市场潜力大,绿色稻米和生态土鸭都能卖出好价钱,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门道。今年计划推广稻渔、稻鸭综合种养面积1万亩。”建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建德市以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农村美化为目标,大力推广稻鳖、稻虾、稻鱼等稻渔和稻鸭综合种养模式,既保障了粮食增产,又丰富了“菜篮子”,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截至去年底,建德已推广稻渔、稻鸭等综合种养面积1500余亩,建成省级、杭州市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