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杭州市打好经济翻身仗贡献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近日,杭州市社科院召开“探寻杭州经济新增长点”专家座谈会,特邀请省市专家共同探讨杭州达到预期增长的方法论和杭州经济新增长点。
加快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范海霞
寻求杭州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四个关键词:
第一是新型消费。即扩大新型消费,如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时尚消费、绿色消费等。其中,在体育消费方面,要结合杭州亚运会,借鉴新模式新业态。在体验消费方面,突破口主要在于文博方向,注重打造文化精神体验、消费、产业空间,营造文化叙事品牌空间,加强新文创产业开发。在绿色消费方面,应当关注环保旅行,聚焦旅游业碳排放数据,率先打造典范。
第二是数实融合。杭州迫切需要加快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平台经济、安防及高端产业的能级。杭州应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产业布局和国内外形势,应聚焦数商产业和工业机器人两个方面。
第三是未来产业。从国家层面和浙江层面看,杭州可在元宇宙和合成生物产业方面进行先行探索。元宇宙方面,目前杭州区级层面已有元宇宙产业基地、场景等探索和实践,可考虑在市级层面进行统筹支持;合成生物方面,杭州应积极谋划和布局,在产业发展重点和政策支持方面进一步探索。
第四是提升县域承载能力。杭州可分类选择县市开展省级试点,加快培育区域特色产业集群,释放县域经济韧性、潜力和活力。
把三个“敢”字作为突破方向
浙江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查志强
现阶段要促进杭州经济增长,把三个“敢”字作为突破方向,即民营企业家敢投资、老百姓敢消费、干部敢担当。其中,民营企业敢投资是重中之重。
杭州应当利用良好的亲清政商关系基础和数字赋能引领作用,做好纾困工作、留住标杆企业,把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放第一位。
杭州应当结合自贸片区发展,聚焦数字经济,围绕平台经济破题,做到健康监管、健康发展。
杭州应当关注数字内容产业,加强内容产业品牌大企业集聚,重视内容输出本身品质,做强数字内容产业。
杭州应当长期贯彻对于未来产业谋划,协调区域发展,在合作区建设方面既要对接好上海、唱好杭甬双城记,又要用活国家高新区招牌,加强滨富合作、萧滨合作。
保持战略定力 坚持国际化战略
浙江省咨询委学术委副主任 刘亭
一是保持杭州战略定力,稳住城市发展定位。立足于杭州目前良好的基础形态,重点抓数字经济发展。要结合数字经济制造,抓好数智化创新应用,特别是要拓展应用对象、拓宽应用场景;要利用好大企业技术基础和资源优势,做好信息经济、智慧应用,赋能生产;针对内容生产,要营造和谐环境,数智和宜居相结合吸引高层次人才,助力数字经济市场化应用与制造业场景的有机结合。
二是坚持杭州国际化战略。要营造国际化创新氛围,积极向外谋求合作,以“创、改、开”为抓手,加强资源要素流动;要建好配套基础设施、营造国际交流氛围,搭建好国际交流信息平台。
把数字经济和五大产业生态圈充分融合起来
杭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桂炜
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这为杭州建设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发展指引。建议一是要充分发挥杭州数字经济的优势,把数字经济和五大产业生态圈充分融合起来;二是近几年来杭州已出台的产业政策不少,如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方面,关键是要推进政策的落地,切实发挥政策的导向和助推作用;三是要强化开发区(园区)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平台作用,以一两个主导产业为依托,通过区内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链,加速区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二、可重点关注以下产业:航空产业和空港经济、工业机器人、数字人、体育产业、科普产业、户外用品等。
三、积极推动消费持续恢复,把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近日,国家、省相继出台了扩大内需的相关文件,杭州可以在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助推新型消费发展方面多下功夫。如加快发展数智消费、“互联网+服务”等消费新业态,夜间经济、体验经济等消费新模式,智慧街区、智慧商圈等消费新场景等。
四、杭州西部三县(市)一直是杭州发展的洼地,但同时也有发展潜力和空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杭州西部三县(市)要紧抓这轮发展机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打造杭州发展的新增长点。
做好五大融合
浙江经略规划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魏李鹏
立足杭州的城市特点,推进杭州经济发展可致力于七个方面:
一、做好五大融合,即产业融合、产城融合、产科(科技)融合、产金(金融)融合、产数(数字)融合,其中把产数(数字)融合作为重要前提。
二、要打造有杭州烙印的产业品牌。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开展产业链同构,建设具有鲜明杭州特色的产业品牌,如杭州正开展“中国智谷”建设,智能物联,打造杭州产业地标,也可借鉴光谷、声谷的发展经验,开展区域联动。
三、要在进一步扩大杭州都市产业能级的基础上,融通长三角都市圈,吸引央企、央级科研机构;加强与上海的协同,在市场和业态空间方面借力形成补位、错位发展。
四、关注国际新型消费城市建设,重视空港的引领作用,提升贸易、会展核心动能,重点要体现出新型消费。
五、建设杭州特色的全国数据交易所,在特定领域做专做细。
六、加强国际产业合作,谋求更高能级合作,如加强与欧盟的合作,在钱塘区设置中欧绿色产业园,与上海合作建设临平产业园。
七、针对城市格局建设分散的现状,重构产业布局的层次性,一环内布局服务业与高端产业;中环布局特色小镇及专精特新产业集群;二绕布局农田与开发区,注重产业的高效提升和转型。东西并进,加强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城东智造大走廊的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