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三方测评”的公正性来一次测评

本报评论员 王俊勇

2023-03-22

现在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习惯。面对繁多的商品,到底该如何选择?很多人把网上的“第三方测评”作为重要参考。不过,中国消费者协会21日发布的《“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指出,93.1%的“第三方测评”在测评标准方面存在问题,55.7%的“第三方测评”难以确保公正性……可以说,网上的“第三方测评”问题颇多。

“第三方测评”,本质上是一种质量检测。只不过,它是由未取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认定的组织或个人进行。客观地说,网络上兴起的“第三方测评”,自有积极的一面。面对网上繁多的商品,很多消费者都有“选择困难症”。“第三方测评”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对商品进行测评,有助于消费者快速筛选出符合心意的产品,对交易双方都有利,也贴合了当今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第三方测评”,立身之本就在于公正客观。之所以叫“第三方”,就在于它不偏向于买卖中的任何一方。只有保持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地位,消费者才会相信这样的测评报告。但从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来看,相当数量的“第三方测评”,立场并不公正。这些所谓的“第三方测评”,跟品牌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些看似客观的“第三方测评”报告,实际上是“收钱说好话”,干扰了消费者的选择,也是对其余商家的不正当竞争。

“第三方测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不可能只靠测评者的自律。要让“第三方测评”值得信任,首先需要网络平台守好第一道关口,加强对测评内容的审核,对那些测评标准模糊、测评内容明显夸大的内容,要多方面求证,进行必要的阻拦,不能“照单全收”。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要跟上新形势,确定网络测评机构的资质标准,设定合理的“准入门槛”,让那些具备测评设备和专业知识的机构进入这一领域。必要时,还应当要求测评机构公开和被测评企业的关系,避免“第三方测评”与品牌方产生利益关联。

职业伦理、行业规范、法律底线对于“第三方测评”这个新兴行业而言,一个也不能少。只有坚持独立、公正,追求专业、科学,平台才能站稳脚跟,持续获得消费者青睐,这应当成为整个测评行业的发展共识。各互联网平台作为商业服务信息的主要集散地,更应建立完善规则与算法,向优质内容“亮绿灯”、为可疑信息“出黄牌”、给虚假抹黑“划红线”,对“第三方测评”的公正性来一次测评,让消费市场更有生命力,让企业品牌更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