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方玲 制图/叶丛
如果说裁判文书是法官对外发声的名片,那么典型案例就是折射法官办案水平的“镜子”、检验法院办案质量的“标尺”。2022年,杭州法院牢固树立省城标准,扎实履行审判职能,以“发挥司法智慧,努力创造符合时代精神、满足人民企盼、引领规则导向的伟大判决”为牵引,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办结各类案件25万余件,其中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人民法院十大案件、全国法院十大商事案件、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等“国字号”典型案例的有15案,精品案例数量居全省首位,始终在全国法院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将权利平等、公平正义融入裁判 让法治观念直达人心
案例是最好的普法工具和司法实践产品。好的案例让权利平等意识、公正法治原则、诚实守信观念直抵民心。
“平等就业”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深入人心的共识,但是权利如何落地?2019年7月,河南姑娘闫某某在求职时遭遇地域歧视后愤而起诉,寻求民事侵权救济。杭州两级法院纷纷为她“撑腰”,在判决中明确指出,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基于地域、性别等与“工作内在要求”无必然联系的因素,对劳动者进行无正当理由的差别对待的,构成就业歧视,判决用人单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202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32批共7件指导性案例,因本案对于人民法院正确认定平等就业权纠纷中就业歧视行为,准确把握企业用工自主权和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入选第185号指导案例。
浙江是用工大省,杭州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迅猛,当劳动者权益保护遇上新业态,无论现实中还是理论上都是难题。
“外卖小哥”撞人致伤,谁来“买单”?外卖骑手与互联网平台间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为了更好地指导办案、统一裁判标准,市法院组织专业力量历时5个月调研,交出题为《互联网平台用工方式及责任的解构与重构——以生产要素的集成方式为视角》的调研报告,为现实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参考。
以案件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要求新期待,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9年2月起,被告孙某以34000元的价格,将自己从网络购买、互换得到的4万余条个人信息,贩卖给案外人刘某。案外人刘某在获取相关信息后用于虚假的外汇业务推广。对于这一严重侵害社会众多不特定主体的个人信息权益,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行为,杭州互联网法院判决孙某按照侵权行为所获利益支付公共利益损害赔偿款34000元,并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本案判决彰显司法保障个人信息权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决心和力度,入选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4月发布的“民法典颁布后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
周某为了抄近路,强穿绿化带,踩到窨井盖后摔伤,物业公司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么?滨江法院审理认为,周某为贪图方便,自甘风险,擅自穿行绿化带,不但疏于对自身安全的注意义务,同时其任意踩踏草坪的不文明行为也违背社会公德。2023年2月20日,市法院的人大报告中特意点起这个小案例:“让自甘冒险者自负其责,坚决防止‘谁伤谁有理’。”
杭州法院充分发挥典型案件的示范引领作用,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履职尽责,让万千案件弘扬法治精神,传递公平正义。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 打造符合时代精神的精品案例
2021年7月7日,微博用户杜某峰在社交平台发布博文,内容为“日本地铁上的小乘客,一个人上学……太可爱了”,并附有楼某熙乘坐杭州地铁的照片。次日,楼某熙母亲发帖称照片中是自己的女儿,是中华儿女。杜某峰仍不删除该博文,还留言贬低祖国文化。楼某熙以杜某峰侵害其肖像权为由提起诉讼。杭州互联网法院一审认为,被告杜某峰的行为构成对原告肖像权的侵害,同时造成原告爱国情感、民族情怀在内的人格精神利益损害,判决被告在《法治日报》登报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1万元、维权损失5000元。本案入选2022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案件。
英雄烈士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每一位公民都应当自觉维护英雄烈士的尊严和合法权益。
擅自将雷锋同志姓名用于商业用途,侵害英雄烈士人格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该当何责?杭州互联网法院判决某网络科技公司停止使用雷锋同志姓名的行为,并在浙江省省级报刊向社会公众发表赔礼道歉声明。法院通过司法手段,为网络空间注入缅怀英烈、敬仰英烈的法治正能量。
2018年,李某、吴某身着仿纳粹军服,前往萧山烈士陵园拍摄大量照片,并扩散于网络空间,社会影响恶劣,引发广大网民热议。对于此类伤害公众情感的行为,司法如何体现作为?对于公益诉讼人的起诉,市法院判决回应,李某、吴某的行为轻视英雄烈士,无视公众情感,蔑视法律尊严,侮辱和亵渎英雄烈士荣誉,侵害烈士亲属及社会公众情感,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评价秩序,后果严重,依法应当承担相应民事法律责任。值得一提的是,本案开庭及宣判均通过中国庭审公开网进行全程直播,让庭审成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和爱国主义教育公开课,目的是引起社会公众警醒,推动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重英雄、保护英雄的共识,进一步传承英烈精神。
2022年12月,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杭州法院上述两案同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涉英烈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就是一种德,是国家之德、社会之德、公民之德。杭州法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要求,使司法裁判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更加鲜明,真正实现办案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裁判定标尺、明边界、促治理 努力创造引领规则导向的伟大判决
如今,人们在通过手机下载安装某些APP时,往往会被索取定位、访问设备照片、通讯录、脸型及指纹信息等与下载目的无关的内容权限,不同意则无法正常下载使用,同意则会给后续生活带来不必要烦恼。“人脸识别第一案”即系因野生动物世界收集、使用生物识别信息验证身份引发的服务合同纠纷,市法院二审在原判决的基础上增判野生动物世界删除原告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指纹识别信息,传达出法院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应受严格保护方面的鲜明态度。
大数据产品所有权究竟归谁所有?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大数据权属案和首例公共数据不正当竞争案,直接关涉近年来社会各界致力研究的热点,对数据产品权益司法保护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2022年,杭州法院审理的涉“胖虎打疫苗”NFT数字作品案,被媒体誉为“元宇宙第一案”,入选2022年度中国网络治理十大司法案件。本案首次对NFT数字作品交易平台经营者的义务进行界定,提出除一般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的义务外,此类平台经营者还应当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产权审查机制,确认NFT数字作品铸造者具有适当权利。
为了应对网上交易欺诈等问题,网络交易平台采取算法技术过滤负面信息,紧急时刻还会启动算法风控系统筛查潜在交易风险。当发生算法“乌龙”,平台需要担责么?杭州互联网法院认为,被告基于法律监管和公共利益保护的目的,为了交易安全,设置预防性风控系统算法应用,进行中立、无差别的风险筛查,虽因技术水平所限造成一定的误判,此系小概率事件,且被告已尽到了相匹配的注意义务,并采取了必要的纠错机制安排,故不构成违约,判定平台使用算法模型防范风险的行为合法有效。
杭州法院坚持以裁判“定标尺、明边界、促治理”,探索完善平台经济、虚拟财产、数据产权、算法技术等治理规则,为激发数字经济活力、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积极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通过审结“数据产品法律属性及权益保护案”“公共数据商业化利用案”“首例涉平台算法机制下的自动抢红包案”等,推动建立合规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聚焦元宇宙产业中数字鸿沟、数字版权、数据安全等问题,向政府部门呈报《关于司法服务保障元宇宙产业健康发展的报告》,充分发挥互联网司法激励和保护创新职能;合理界定“算法检索服务”“平台数据监测”等技术应用边界,促进新技术业态发展更规范;合理确立“智能机器人直播”“5G云游戏”等新型知识产权认定标准,积极探索网络游戏虚拟财产、购物平台虚拟权益、数字藏品交易等司法保护新路径。
“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判决。作为省城法院,杭州拥有丰富的案例资源,是一座法治‘富矿’,且不乏社会影响力大、公众关注度高、案情疑难复杂、审理难度大,审判结果有重大示范意义或借鉴作用的案件。杭州法院以‘创造伟大判决’目标为牵引,牢固树立‘从案件中来,到案件中去’的理念,在夯实案件审判质量的基础上打造精品案例,以精品案例打造促进审判质效提升,进而催生符合时代精神、满足人民企盼、引领规则导向的伟大判决。”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宏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