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拥抱热度“狂飙”的人工智能时代?杭州人的“养老诉求”,该怎么破?

你最关心的问题,答案在这里!

2023-02-18

本报讯(记者 刘悦 柯静 首席记者 程鹏宇)您的心声,我们转达;您的问题,代表委员来答——杭州日报近日推出的“两会帮你问”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得到了网友们的热情参与。眼下,杭州一年一度的市两会已拉开序幕,今天,我们请到市政协委员薛晖、胡建新就网友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网友问:杭州一直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领跑者”,请问接下来杭州如何更好地拥抱人工智能时代?

作答人:薛晖(市政协委员、阿里巴巴集团安全智能部负责人)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人工智能其实无处不在。

如何更好地拥抱人工智能时代,我认为,首先,要充分认识人工智能的特性。它存储了大量的数据和样本,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几乎涵盖了互联网上所有你可能看到过的数据,可以说它非常“渊博”,似乎什么问题它都能回答。其次,正因为人工智能本身是用海量数据去训练的,它很难确保训练数据的质量或清洁度,也没有专业知识的“加持”,所以它也有局限性,我们经常能看到人工智能也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人工智能时代肯定会带来一些产业结构的变化,但与过去的工业革命一样,在减少一些岗位的同时,往往也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比如之前,我们总认为人工智能最先取代的应该是一些体力劳动和蓝领工作。但如ChatGPT的出现,它可能取代的是一些传统印象中创新创作类的工作,例如文案写作、艺术创作和程序编码等。

这也说明预测未来难度很大,所以究竟哪些工作可能会被取代,其实也很难去定义。我们现在只需要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人工智能,了解它的优势和不足,加强多领域技术学习。与其担心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会取代我们,不妨利用目前已经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来丰富自己,把它变成我们驰骋未来的“副驾驶员”。

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杭州持续在人工智能领域开拓创新,成功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位。我希望接下去能有更多的人才来到杭州,不断探索实践,助力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携手共创智能时代。

网友问:目前,全社会对于养老的诉求越来越多,需要更为专业的人士提供相关服务。接下来应该如何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和品质?

作答人:胡建新(市政协委员、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院长)

建议统筹全市养老服务优势资源,打造“人才+专业+科技三联姻”模式,促进机构养老服务质效快步提升。我们可以依托中医药大学、浙大城院、杭师大、杭州医学院等一批在杭高等院校,定向培养一批养老护理、老年服务管理专业的科班生,通过专业学习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毕业生培养成专业技能过硬、岗位情怀浓厚的优质人才,入职养老护理岗位后有效提升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借鉴高校附属医院管理模式,高校老师和养老机构资深护理员角色互换,互相输出专业资源。

作为杭州市本级唯一一家政府托底养老福利机构,市一福院现有400余名服务对象,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服务难度大,所以我们的护理人员持续深耕孤残老人的护理服务,院内除了开展大赛提升技能、加大与定点医院的护理合作、加强养老护理员专业资质考核等相关举措之外,更希望有针对护理服务和老年人实际需要的科技化产品,能够及时发现老年人出现的异常状况,利用新科技提高传统护理服务的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