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性阅读”

2023-02-13

涂建敏

针对有网友提出 “《水浒》相关内容毒害青少年,应该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的建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日前回复说:第一,《水浒》文学价值巨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第二,《水浒》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既不能一味地强调其经典性而完全忽略对学生困惑的引导,也不能因为其充斥“暴力”等元素而因噎废食;第三,《水浒》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丰富且深刻的内核,是《水浒》被列入名著的理由,也是值得一读再读的根本原因。

浙江省教育厅的回复堪称“教科书式”:其一,认真回复,耐心说理;其二,既对该网友某些观点给予某种程度的肯定,同时又以“批判性阅读”来论述《水浒》入教材的正当性。这样的回复,不仅是回复网友,同时也为广大教师如何讲《水浒》、广大学生如何读《水浒》提供了切实指导。

好的经典正是这样,历经时间沉淀,给一代代人以滋养。明人金圣叹就认为,《水浒》令人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的深入人心,为一代代读者喜爱,本身就已说明问题。它成功捕捉人物独特个性,展现时代,剖析社会,刻画人性,早已成为中国文学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仅就其精彩的文字表现而言,诸多描摹手法,既启发年轻读者,也在中学生写作实践中至今都能用得到。

批判性阅读本就不是要全盘接收,而是不断从时代演进中去辨析、探究、思考乃至扬弃等,注意到人物刻画、社会生活描摹等所产生的时代复杂背景,既不厚古薄今,也不厚今薄古,培养个性化阅读、独立思考能力,使之成为“批判性阅读”的好工具。

正如回复中所说,“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阅读,让他们学会判断,在经典书籍(包括《水浒》)中吸取精华,才能真正让阅读为学生打好精神底色。”这从多个维度阐明了“解读”和解“毒”之间的关系:其一,世界绝非真空,时代也早已退不回去了,没缺点的经典是不存在的,“一禁了之”只能是无书可读。其二,孩子们没想象中那么脆弱,他们在新时代出生、成长,从小就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滋养,看了本《水浒》就会变得暴戾乃至“三观”错乱?实属多虑。一言以蔽之,阅读的重点不在于“读什么”,而在于“怎样读”。以好的经典为引领,把每一本书读好,增强批判思维、思辨能力,引领打开通往认知历史、世界和未来的窗口,这才是经典阅读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