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强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2023-02-06

杭州新安江同皓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近百名工人正忙着加工低压陶瓷电容器、镀银瓷片等产品。通讯员 宁文武 摄

立春时节,建德市莲花镇的多家种植园里,农民正抢抓农时,开启新一年的四季农事。通讯员 宁文武 摄

韩芳

历史已充分证明,增强发展的安全性和主动性,赢得现在、制胜未来,须不失时机地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须锲而不舍地厚植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土壤”。

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关键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以来,矛盾和挑战的复杂艰巨程度明显提升。为此,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列为首要任务。继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其一,能促进“技术保持先进性”的机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特征是: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经常性技术创新成果被持续、广泛和深入地应用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样数量和质量的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更多GDP,全要素生产率高。商业革命和科学革命后的西欧,率先在18世纪下半叶兴起了工业革命,进入了以持续技术创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和人均收入快速提升的现代经济模式。对此,卡尔·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到:“资产阶级在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为此,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其二,能形成“有效供给—有效需求”的循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先进技术只有遇到最优供给(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结构,才能实现最大经济产出;只有遇到与之相应的市场需求,才能最终实现最大化的人均收入规模。否则,最先进技术也无法有效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就是说,一个内生的高质量发展经济体,必定会有一个由技术进步驱动、高效的“供给—需求”循环。所以,2015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战略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更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置于所有任务之首,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仅为提高GDP而形成的过剩产能、高库存和高杠杆,存在形成“僵尸企业”和“烂尾工程”之嫌,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阻碍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不仅需要由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形成的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需要适度超前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科教投入,而且也需要有人均收入持续增长支撑的居民消费需求。

其三,能涵养“创新型企业家精神”的生态。如果没有企业家马修·博尔顿,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技术无法迅速地传播至全世界。只能是创新型企业家们,非寻租型企业家,才会将新技术迅速赋能商品生产,才能将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以,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后,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到“创新型企业家群体亟须发展壮大”,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创新型企业家”。2017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弘扬企业家精神”。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可见,要创造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条件,必须按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的“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桎梏。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要互促互进

厚植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土壤”,关键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互促互进,尽快形成一种能将企业家精神源源不断运用到生产性创新中而非寻租的激励性和包容性机制。为此,作为国家经济工作主线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聚焦两点:

一是破除严重影响市场在经济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障碍。1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再次强调“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去年3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9个月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二是发挥好政府作用,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1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再次强调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要“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只有厚植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土壤”,才能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所以,浙江省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必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八八战略”核心的一条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落实好省委的战略部署:着力推动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加快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实施“地瓜经济”提升能级“一号开放工程”。

任重道艰。创新活力之城的杭州要继续扛起省会担当、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精神,展现头雁风采:一方面,坚定不移落实好市委部署的实施创新强市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共享杭州智慧,提升经济潜在增长率;另一方面,率先探路如何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动力、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的话语权、增强对全球资源的吸引力,强力推进经济实际增长率。

(作者系杭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