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工坊”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窗口。柏云翔 摄
记者 涂玥 临平微融圈 潘钰莹 奚璐霞
“在家没什么事做,闲不住的咯。来这里和大家说说话,做做事情还能赚钱。”这几天,记者走进位于临平区运河街道新宇村的“奶奶工坊”,这座以生产新鲜果莲而远近闻名的加工厂,时隔数月再度传来了“奶奶”们的说笑声。这一回,她们的工作不是剥莲蓬,而是茶叶的代包装。
分拣、装盒、称重……“奶奶工坊”里,20余名“奶奶”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着各自手中的活计,合理的布局、明确的分工让整条流水线流畅运转。
现年53岁的胡杏娣是新宇村10组的村民,在这群“奶奶”中,胡杏娣算是新人。“以前在家是做围巾生意的,现在市场需求量也不大,就想着找点其他事情做做,赚点钱贴补家用。”谈及初来乍到的感受,胡杏娣笑着坦言“很开心”。在另一条流水线上,胡杏娣的母亲、现年75岁的奚凤仙却是货真价实的老员工:“做了好几年了,每天做几个小时,老板对我们很好的。我们在这里聊聊天、干干活,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一点都不累的。”
往年,“奶奶工坊”都是以果莲加工为主业,夏天往往是最火热、最繁忙的时候,今年为何会在冬季开工?记者找到了“奶奶工坊”的负责人洪智浩一探究竟。
原来,这次给出“订单”的是位于临平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专业从事茶文化研究和开发的企业,去年年底受疫情冲击,加之岁末年初订单需求极大,面临暂时性用工短缺的局面。几经辗转,企业联系上了洪智浩。
“有些‘奶奶’在我们这里做了好几年,熟悉后就会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像这次来的20多位奶奶,我们都是打一个电话她们就立马赶过来了。”洪智浩透露,自去年12月中旬重新开工以来,“奶奶工坊”现在每天的产量在七八千份,大大地解决了产品的供应难题。
企业的“燃眉之急”得到了有效解决,这也给“奶奶工坊”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洪智浩分析道,“相比起外头招工,‘奶奶工坊’的本地‘奶奶’们流动性低,稳定性好,更符合长期的用工需求。”在洪智浩的设想里,以后的“奶奶工坊”将不只是一个夏日工坊,而会成为一个全年开工,能帮助更多“奶奶”增收致富、推动“共同富裕”的幸福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