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名,点亮星光之路

杭州市康复医院举办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主题活动

2025-04-03

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王文婷

4月2日是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为进一步推动科学赋能与社会关爱,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协同多个单位与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温暖而富有意义的宣传活动,为孤独症群体及其家庭搭建起一座充满希望的桥梁。

昨天上午9点,由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主办,杭州市康复医院、钱塘区残疾人联合会、钱塘区卫健局、钱塘区教育局联合承办,多家支持单位及爱心企业共同参与的“世界孤独症关注日”现场宣教活动在杭州市康复医院举行。

活动以一曲由孤独症青少年演奏的协奏曲拉开帷幕。旋律交织,时而激昂,时而轻柔,孩子们纯洁的眼神和默契的配合,感染了在场所有人。他们的音乐不仅是表演,更是向世界发出需要被理解和关爱的心声。

科技赋能,智启康复新里程 钱塘区孤独症儿童 关爱行动温暖启程

本次活动上,孤独症儿童“互联网+”康复服务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依托杭州市康复医院专业治疗团队,推出在线康复课程、远程指导、家长培训等居家康复支持模块,通过数字化手段,为孤独症家庭提供“零距离”“高强度”“科学性”的康复支持。

当天,线上举行了由中国康复科学所主办的“科技助残”创新应用全国试点单位授牌仪式,以及“孤独症儿童人工智能精准康复管理系统”学术研讨会。近期,杭州市康复医院将引入AI辅助评估、VR社交训练等前沿技术,为孤独症儿童打造个性化康复方案。

为深入落实国家《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杭州市钱塘区以“星语同航·爱满钱塘”为主题,正式启动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

行动紧扣“政策护航、精准服务、社会共融”主线,围绕筛查干预、医疗康复、教育融合、社会支持、科技赋能五大核心任务,创新构建“1+3+N”服务体系——以1个区级关爱中心为枢纽,联动医疗、教育、社区3大支持网络,整合N项社会协同项目,打造从早期筛查、康复干预到终身关怀的全链条服务生态。通过政策保障、资源整合与社会力量动员,致力于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织就一张有温度、可持续的守护之网,让每一颗“星星”都能在包容的土壤中绽放独特光芒。

音乐疗愈,让天赋闪光

启动“星弦共愈”

音乐治疗公益项目

音乐疗法是治疗孤独症的有效方法,能够帮助孤独症儿童改善情绪、提升感知。活动当天,一份特殊的礼物送至孤独症儿童手中——杭州市康复医院正式启动“星弦共愈”音乐治疗公益项目。

该项目邀请专业音乐治疗师团队,为孤独症儿童量身定制个性化课程,通过乐器演奏、音乐游戏、歌曲创作等多元形式,帮助孩子们在旋律中舒缓情绪、改善行为问题,同时激发沟通意愿与社交潜能。

据悉,该项目由市康复医院与社会爱心助残组织组织实施,将用音乐的力量为孤独症儿童编织起与外界沟通的纽带。

启动仪式上,杭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资助该项目的爱心企业及个人颁发荣誉证书与纪念铜牌,感谢他们用行动为“星星”和特殊的孩子们搭建起通往世界的音乐桥梁,让音乐成为照亮成长之路的温暖星光。

以红色引擎驱动公益前行

艺术疗愈,书画传情共绘希望

活动现场,杭州市康复医院与杭州市萧山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景苑幼教集团、文汇学校、建德康复医院等多家单位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开启跨领域合作篇章。今后,各方将在党建引领下,深化医疗康复技术共享、志愿服务联动、职业培训支持、公益项目孵化等合作,构建“支部-医院-学校-社区-家庭”全链条支持网络。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拓宽了孤独症群体的帮扶路径,更让“包容与共融”的理念在党建引领下生根发芽,绘就全社会守护“星空”的暖心图景。

“星语共绘,书画传情”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杭州之江书画院的艺术家们与孤独症儿童携手创作了一幅名为《星星快递站》的画作。孩子们用大胆的色彩和抽象的笔触描绘心中的世界,艺术家则以细腻的线条勾勒出包容与陪伴,成为医患共融的象征。

在中国动漫博物馆分会场,15组孤独症家庭参与了“星海漫游”亲子嘉年华。孩子们在志愿者的陪伴下,体验动画制作、参与互动游戏。

活动期间,医院还特邀国内知名孤独症康复专家开设家长课堂,围绕各类孤独症康复主题展开培训,赋能家庭康复。儿童康复科副主任吴怡玲、康复治疗师陈晓红通过案例分享与科学解读,向社会普及孤独症早期识别与康复知识,公众对孤独症群体的认知进一步加深。

此外,至4月6日,医院还开展为期一周的孤独症公益义诊,有需要的家长可以预约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