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英超教授(左五)带领的老年便秘“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 医院供图

记者 吴双 通讯员 孙金铭
您或身边的亲友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便秘的困扰?说起来,便秘的发病率要超乎你的想象。浙江1339万老年人中,每5人就有1人正经历便秘困扰。
3月28日是世界便秘日,也是中国便秘日。今年“中国便秘日”的主题是“便”通人和,畅享人生。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便秘的患病率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年龄越大便秘发生率越高;二是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浙中医大二院(省新华医院)执行院长、副院长刘英超教授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8.2%,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发生率为18.1%,在84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这一比例可达20.0%-37.3%。
便秘不是个小病 老年便秘还会带来心脑血管问题
“很多人会觉得便秘是个小病,不引起重视,觉得自己用点药就能解决,拖着不来就医。”事实上,老年便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是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潜在导火索。刘英超教授说,此前接诊过一位82岁的患者因排便困难引发心绞痛,用力排便对老年人的心脑血管也是一个极大的冲击。临床数据显示,长期便秘患者结肠癌风险提升2.4倍,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发生率增加18%。
有学者研究估计,只有不足20%的患者接受了规范的临床评估和系统医疗干预。刘英超教授说,轻微的便秘确实可以通过一些简单药物搭配饮食、生活方式调整来解决,但老年人的慢性难治性便秘,目前还是一个医学难题,很多饱受便秘之苦的老年患者四处求医问药,却疗效不佳。
为对这一群体开展有效治疗,真正替他们解决复杂难题,浙中医大二院(省新华医院)消化内科整合高水平医学资源,组建了多学科协作团队,以中西医协同创新模式,为老年慢性难治性便秘治疗开辟全新路径,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
治疗老年便秘的关键在于对症
62岁阿姨便秘改善了,体重也轻了
刘英超教授说,治疗老年便秘的关键点在于找到患者的便秘类型,对症治疗。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便秘可以分成好几种不同类型。刘英超教授说,根据西医目前广为流传的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V标准分类,功能性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以及混合型便秘。
“临床上遇到比较多的是慢传输型便秘,由于患者的肠道蠕动能力变差,粪便在结肠内停留的时间过长,造成大便秘结,排出时像羊粪蛋一样,一颗颗的。也有部分患者是出口梗阻型便秘,大便软烂,解完之后总感觉还有便意。”总的来说,如果家里老人出现每周排便次数小于3次,或有排便困难、解之不尽的情况,都建议来医院做一个诊断。
在中医概念中,如何界定便秘类型?刘英超教授说,其实中医中的便秘更多地和辨证分型密切相关,年纪大的患者以虚症为主。比如这个患者属于气虚、阴虚、血虚体质,通过辨识患者的体质,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整体体质调节,来达到改善人体机能、进一步改善排便功能的目的。
62岁的陈阿姨带着满肚子的苦恼找到了消化内科主任钟继红主任中医师。她慢性便秘已久,刚开始也不当回事,觉得自己平时吃点蜂蜜就能改善,不用去医院看。没想到时间久了,陈阿姨的肚子渐渐越来越大,平时口干、口臭的情况也很严重,基本上3天才解一次“大号”,且过程中特别不顺畅。
钟继红主任先给陈阿姨做了胃肠镜、胃肠电图、盆底功能等相关检测,提示肠动力不足。而后,钟继红主任再对陈阿姨做了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四诊并用),判断出陈阿姨的腹力属于偏硬的四级,整体上半身较丰满,下半身比较匀称,体重超重。
“我们判断陈阿姨属于实热体质,情况属于慢传输型便秘,辨证论治,我们给她开了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含有大黄的成分,有助于排便。”钟继红主任开出了药方。陈阿姨吃了半个月的大柴胡汤,基本上每天都有规律排便。“最让我惊喜的是,我的体重轻了不少,整个人都轻盈起来了!”陈阿姨难掩喜悦。
钟继红主任表示,虽然大黄属于泻药,但在病程治疗上,只给陈阿姨使用了两周,旨在通过改变她的排便节律,达到后续停药也能够顺畅排便的目的。中医治疗关键在整体辨证基础上,灵活运用补虚与泻实。钟继红主任说:“中医补虚泻实+现代检测技术,是我们破解顽固性便秘的双重密钥。”
泻药越吃越无效
中西医团队协同攻关瓶颈
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便秘了就吃点泻药试试。刘英超教授指出,这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随着长期用药,传统的泻药会越吃越无效。老年便秘影响因素众多、机制复杂,药物治疗虽然能取得一定即时的疗效,但长期应用容易产生药物依赖及副作用,也会造成患者沉重的心理负担。
刘英超教授带领的老年便秘“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的最大特色,是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整合放射科、营养科、针灸科、外科、妇科和心理科等中西医专家资源,开展多学科协作,全力突破老年慢性难治性便秘诊疗中的瓶颈。目前,每周四下午固定召开MDT门诊,召集多学科商讨复杂难治便秘患者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手段上,我们充分发挥医院中西医结合的优势,针对不同类型的便秘,制订生活干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居家健康管理等策略。”刘英超教授解释说,像最为常见的慢传输型便秘,我们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还辅以中医经典方、穴位贴敷结合中医药疗法,配合饮食干预、康复训练,改善肠道运动功能。而像以盆底功能障碍引起的排便困难,团队则坚持以盆底综合训练与中医外治为主、西药为辅的治疗策略。
80岁的王奶奶患上便秘已经10多年了,尝试过多种方式,泻药也吃了不少,但是每天排便还是要依靠开塞露,老人心里苦不堪言。王奶奶的儿子看着母亲如此痛苦,很不忍,看到浙中医大二院(省新华医院)开设了老年便秘的专病门诊,赶紧带着母亲求助刘英超教授。
刘英超教授先对王奶奶进行了一整套详细的检查,除了常规的结肠传输试验、胃肠电图等检查,刘英超教授观察到奶奶的焦虑情绪比较重,同时让她做了一个焦虑测试的量表。检查后,发现王奶奶属于混合型便秘,既有肠道蠕动动力不足的情况,同时合并有出口梗阻的情况。
“老年人盆底功能下降很常见,我们会重新给患者建立一个排便的生物反馈机制。排便这个动作其实是受到我们大脑中枢神经支配的,我们会让患者通过一个专门的仪器训练,调整大脑的中枢神经。”刘英超教授说,同时也会配合一些中医的外治疗法,比如腹部穴位熏蒸、艾灸、腹部按摩推拿等,增加肠道蠕动动力。此外,对盆底功能下降,还同时加以一些射频治疗手段。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王奶奶如今已基本能做到每天都排便一次,且不费力。看着母亲脸上终于浮现的笑容,王奶奶的儿子感慨:“终于找对地方了!”
建立起三维攻坚体系
自下而上构建社区网络
“很多患者的便秘不是一过性的,尤其是老年患者,便秘管理需要长期的、科学的随访。”刘英超教授介绍,老年便秘“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主要建立起了三维攻坚体系:一是要确定老年便秘的中西医综合临床诊疗规范;二是要制订不同类型老年便秘的中西医协同精准治疗方案;三是实现多学科协作和全周期管理的老年便秘专病管理等三大建设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刘英超教授团队还在计划构建起一个从社区到上级医院“自下而上”的社区网络,已和杭州10余个社区达成合作。很多便秘患者一开始往往找到的是社区医院,这一网络拟对社区医院予以标准规范治疗指导,同时也能让社区医院无法处理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这些复杂、高复发的患者又成为我们的研究队列,通过建立科学的研究方案,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对症患者,也能够实现科研反哺临床的目的。”
“对于老年便秘的复杂性和高复发率问题,团队则结合中医辨证与现代多组学技术,分析揭示老年便秘患者的肠道动力障碍与菌群-代谢失衡的生物学机制,探索复杂便秘的发病机制,为新型治疗靶点的发现及新药研发作出贡献。”刘英超教授信心满满地说,未来团队将努力实现老年慢性便秘的创新治疗,为精准诊疗、个性化治疗及机制研究提供全新路径。
老年便秘门诊专家坐诊时间
医生 职称 坐诊时间
刘英超 主任医师 周二上午
钟继红 主任中医师 周一下午
王 丽 主治中医师 周二下午
吴坚芬 主治医师 周四下午
便秘多学科门诊 周四下午
欢迎加入“便秘-浙医在线病友会”
如果您或身边的亲友也有便秘困扰,欢迎扫码加入“消化便秘群-浙医在线病友会”。我们会不定期邀请医生进群答疑,欢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