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人:厉守龙
又是一年清明,在这个时间节点,又想起了慈母生前的点点滴滴。
母亲一生勤俭,善良坚强,平易近人。
年轻时,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操劳,吃了很多苦。印象中,无论夏热冬冷,她总是五更起。
上世纪60年代初,我们一家子从杭城迁移到了老家东阳东璜山。
彼时,母亲身体很弱,但她硬是学会了挑担、种田、纺织等各种精细活。
母亲识不了几个字,但聪明肯干。她织毛衣又快又好,做的布鞋让村里人爱不释手,都想向她买。每每此时,她总是摇摇手说:“做布鞋是为家人图个节俭,卖是不卖的,你确实喜欢,拿双去穿穿。”于是,我母亲的“心思好”就这样传开了。这在以后的日子里,得到了更多的印证。
平时,她自己省吃俭用,穿得也很朴素。但村民或亲戚生活有困难,只要她晓得,都会想方设法亲自或托人去探望,并送上她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零花钱。
村里筹钱开发风景点,她一捐就是1200元,这是从她卖废品和赡养费中一角一分地“抠”出来的呀。
市里开展向灾区人民捐献衣服活动,她除了拿出一些自己穿过的半新旧的衣服,还将几件女儿、儿媳妇买给她,尚未开穿的新衣服,也一股脑儿地捐出……
母亲这么做的,她也是这样教导我们:别个食食坐四方,自己食食落屙缸;凡事不能只想自己,也要为别人多想想。
母亲啊,您的这些普普通通、充满寓意的方言,我们记住了,并一定会好好践行。
这就是我的母亲:勤劳俭朴,与人为善,宽容忍让,仁慈大度。
虽然母亲没有给儿女留下什么财产,但她留下的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一辈子享用。
母亲,我们怀念您,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