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江中医师喜欢用经方治疗失眠

经方是古人实践验证的智慧结晶 方子小 效果快

2025-03-22

赵紫江 中医世家,国医大师贺普仁再传弟子,贺氏三通法经验传承人。熟读古今医书,强调六经辨证,善用经方起沉疴。擅长针药并用治疗顽强性失眠、顽固性便秘、老慢支、肺结节、食管反流、类风湿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各项疑难杂症。 坐诊时间 咏芝元国医馆:周二、周六全天,周二夜门诊(18:00-20:00)。

通讯员 亦宣 记者 潘雷

“我已经失眠半年了。”50岁的夏女士坐在诊桌前,面庞透着疲惫。她断断续续说着:夜里盗汗能把睡衣浸透,白天时不时发潮热,很难受,嘴巴也干得很,喝多少水都不解渴。最要命的是,情绪根本控制不住,特别烦躁。“前天因为丈夫没拧紧酱油瓶,我差点把整瓶酱油摔了。”夏女士叹了口气,接着说,“更奇怪的是,我饭量变得特别大,吃饱后还容易饿。”

赵紫江医师耐心地听着,一边仔细观察夏女士的状态,一边示意她换手把脉。三指轻搭间,忽然发问:“最近大便怎么样,是不是比较干硬?”见她惊讶点头,又追问:“口苦吗?发脾气前是不是觉得两侧肋骨发胀?”夏女士又点点头。

这问诊持续了整整二十多分钟。从夜间出汗是否黏腻,到生气时太阳穴会不会突突跳,连“半夜口干喜欢喝凉水还是温水”都细细问过。随着细致问诊,夏女士渐渐放松下来。

“望诊、闻诊、问诊、脉诊,看病的时候,这四个是一个都不能少的。”赵医师认为,四诊合参在中医治病的环节中至关重要。望诊与闻诊(聆听患者说话有无气力)可初步了解患者的整体状态;详细的问诊能够精准把握患者的疾苦所在,问诊越是详尽深入,便越能洞察由病根引发的诸多症状,从而在遣方用药时对细节把控更为精准;而脉诊则用于确定整张方子的治疗方向,方向正确且细节处理得当,疗效自然水到渠成。

诊断后,赵医师认为夏女士的失眠主要是因为体内系统失衡了。盗汗、吃饱后容易饿,这是胃里津液不足;老是发潮热,是身体有虚火;大便干硬、排便困难,是肠道的水分不够;嘴里发苦,两侧肋骨感觉胀满不舒服,是肝胆火旺。

赵医师决定用养阴透热的方法为夏女士治疗。他开的方子以柴胡剂为基础,加入青蒿、鳖甲来透热、补充津液,又用生地黄、玄参、麦冬来滋养阴气、润肠通便。

“治疗失眠我喜欢用经方。”赵医师说,“经方是古人实践验证的智慧结晶,方子小,费用低,效果快。”

喝了五天中药后,夏女士来复诊时像换了个人,脸上洋溢着笑容。“赵医师,太神奇了!吃了您开的药,我晚上能睡得着觉了,大便也通畅了,心情也变好了,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好多!” 夏女士激动地说道。

“很多人觉得中药见效慢,其实是没找准钥匙。”赵医师解释说,“这位患者的失眠,表面是睡不着,实则是五脏失衡。把肝胆火降了,胃阴补足了,睡眠自然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