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潇潇 通讯员 季一扬 沈佳莹
首发即打破多项纪录、在有着“游戏奥斯卡”之称的TGA(全球游戏大赏)中一举斩获两个奖项,2024年《黑神话:悟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议,成为近年来杭产文化IP出海的代表之作。
从米兰世博会、杭州亚运会,到2024法兰克福国际灯光照明专业展会,杭州企业罗莱迪思深耕智能化革新,持续拓展中国智慧照明全球版图,闪耀世界舞台。
后亚运时代,站在“GDP2万亿”的起点上,杭州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一批拥有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贸易强国的基础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紧密相连,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下,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化步伐显得尤为重要。
在最近知名经济学家黄奇帆的演讲中,有这样一组数据:2023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约2.85万亿元人民币,一半以上是旅游、出行、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出口。而在3万多亿元人民币的服务贸易进口中,基本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贸易进出口的“剪刀差”,既说明中国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需求,又反映了国内市场供应能力薄弱,导致大批利润被国外公司赚取。
黄奇帆认为,中国制造业要迎头赶上甚至超越欧美,主要挑战在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足。如果到2035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仍不到20%,将难以实现现代工业和强国工业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服务贸易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就至关重要。产业互联网需要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协同,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加强对服务贸易和产业互联网的投入和关注,将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比重,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
“生产性服务业发达了,一个国家的服务贸易也会发达。”黄奇帆提出,中国要成为贸易强国必须抓好服务贸易,成为制造贸易大国只能是大国,只有成为服务贸易大国才能成为强国。而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就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杭州的机遇版图
当前,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8874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63.2%,距离“两个70%”的国际标准仅有一步之遥。
规模基础和发展势头良好,细分领域还有诸多亮点和优势:以阿里云、蚂蚁集团、长龙航空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发挥强劲的支撑作用;数字服务领域,汇聚了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跨境进出口平台及4家跨境电商支付机构,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力;亚运会、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数贸会等国际盛会相继在杭州召开,吸引大量跨国人才加速汇聚。
杭州是六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之一,后亚运时代、站在“GDP2万亿”起点上,杭州的国际化能级持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化发展前景广阔。
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师钧进一步解释,“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深入推进,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在贯彻落实国家部署的基础上,杭州立足自身优势和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试点任务实施率,深化政策集成创新,推进规则标准建设,这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
杭州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化这条路该怎么走?朱师钧提到,应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统筹推进搭平台、谋项目、优环境、促改革,推动杭州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全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五大中心”(即全球新兴产业科创中心、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全球现代物流发展中心、全国高端商务服务中心)。
在搭建开放平台方面,探索“区域+产业+平台”新模式,以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等为依托,打造数字贸易“超级中心”和金融科技“领航区”,助力临空经济示范区、申建空港综合保税区;招商引资上,积极挖掘外资项目,借助进博会、服贸会等国际平台,广撒“投资网”,同时完善政策,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改革层面,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整合多项改革试点,释放改革创新“大能量” ,推动杭州走向世界舞台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