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A股再收中阴。“不进则退”的担忧还是成了现实,而且后退的幅度比较大,重要技术支撑失守,市场信心受挫,这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调整,而是一次“破位”。
面对近日空方的咄咄逼人,多方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抵抗和护盘,但显然力度有所欠缺,感觉还是消极防守、未尽全力,终于遭到重创。
应该说,近日政策面对市场的呵护还是积极的、及时的,仅在上周五,就有央行宣布暂停国债买入、财政部副部长表态2025年财政政策将非常积极等。
但债市依然低开高走,A股依然持续走低,“主力资金”硬是不愿意有所作为。
资金宁可去买溢价10%、20%甚至50%的跨境ETF,也不买市盈率仅五六倍的A股大蓝筹;宁愿去买年收益率低至1.6%的国债,也不愿意买股息率5%的A股。
这就是A股的尴尬和无奈,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股市贵在信心,重在预期。就像去年四季度业绩增长的券商,但若市场预期今年行情很一般,则券商业绩的增长就没有可持续性,也就没有了上涨的动力。
而近期券商股不涨反跌的走势,似乎在暗示人们:今年行情好不了,也不会有什么牛市。否则券商这个牛市旗手不会一直表现疲弱,甚至一再走低。
这是一个很不好的负反馈,会把投资者的预期和信心都给整没了。现在沪指120月均线所在的3183点都破了,已逼近去年10月的调整最低位3152点。
对投资者来说,技术面已经破位、向淡,但操作上却很难。一方面很可能已套得较深,如果高位没有减仓或了结,现在再割肉会比较痛,已割不下手。
另一方面,现在再割也不一定对,政策面的威力去年9月底已经见识过了,万一割了之后又出现强力反弹,那种滋味恐怕比单纯的套牢更难受。
权衡之下,控制仓位是最理性的应对:如果对后市还乐观的,可保持六七成的仓位,静等转机;如果对后市悲观,可留三四成仓位以防“意外上涨”。
(快报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