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全家都爱你!

能让毕业多年的学生、家长这么热烈表达的,是杭州哪位老师? 2025年“我是老师”记录最真实的一线故事,请你推荐!

2025-01-06

杨春林和陈燕霞夫妻俩合照

学生送给杨老师的漫画明信片

记者 张宇璐

365个行业中,要说特别的职业,老师应该算一份。

“我是老师。”这句话代表的不仅是一个身份标识,还有其他职业少有的独特荣誉感。

“我是老师,也不仅是老师。”在成为更好师者的路上,他们常常将自己放到兄长姊妹的身份,代入父母之心,将学生的成长摆在首位。

一届一届、一年一年,他们和这个城市的千百户家庭紧紧相连,周而复始。

2025年,都市快报、橙柿互动、爱写作的狮子推出“我是老师”系列专栏,我们将追踪杭城中小学的教师故事,从老师、家长、学生等多重视角,还原“老师”的立体形象,讲述他们的教育故事。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一对教师夫妻档的故事。

在日常走访学校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有很多老师都是夫妻档。由于在校时间长,圈子小,他们的婚姻大事都选择了“内部解决”。

比如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的校园里,就有很多夫妻档教职工,他们很多是班主任,以校为家,每天在学校工作时间超过了14小时。从副校长到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学生处主任的家庭,随处可见夫妻档。

有老师开玩笑说:“一家子都在这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然要卖力工作啦!”但他们之中更多的夫妻档,可能没有什么响当当的职位,一辈子、一心就埋头做好自己的班主任或学科教师。

这两天,记者走访了一对长河夫妻档教职工——杨春林老师和陈燕霞老师,通过杨春林老师的口述,了解他们的工作与生活。

2024年12月初的一个晚自修,我来到了位于滨江区的长河高级中学。杨春林老师所带的高一年级就在教学楼一楼。8点半左右,当天晚自修的最后一节课上课铃声响起,杨老师走到教室里,看着同学们逐渐进入自习状态,才放心地回到办公室。

他引我到平时和学生面谈的小桌前坐下,给我泡了一杯绿茶,自己则拿出随身携带的保温杯抿了一口。

作为一名担任了24年班主任的杭城知名教师、德育正高级教师、全国“百佳班主任”,杨老师平时丝毫不缺乏和媒体记者打交道的机会,还常常笑称自己是“小网红”。但像这样专程来和他聊“小家庭”故事的,我可能还是第一个。

在长河高中,有很多夫妻档老师,甚至平日里就住在学校的教工宿舍,每天同进同出,一心扑在学生和教学上。前几年,杨老师的爱人临危受命承担班主任工作,夫妻俩开启了“双班主任”的工作节奏,他们就带着家里的小儿子一起搬进了学校的教工宿舍。

长久以来,夫妻俩的生活都和学生发展、学校工作紧紧地绑在一起,度过了风雨同舟的25年。

校园恋情修成正果 在长河安了家

杨春林和妻子陈燕霞的感情是从校园开始萌发的。他们俩是1998届浙江教育学院中文系的同班同学,在大四那年走到了一起。

1998年,杨春林和陈燕霞老师(当时还是女朋友)一起毕业,开始了异地生活。

“我老婆当时是班里成绩数一数二的学霸,学号是1号,我是39号。毕业后,她因为成绩优异成功留杭,进入了长河高中。我则回到了老家衢州江山教书。”一年后,两人商量决定结束异地恋生活,领证稳定了下来,而杨老师则以“夫妻投靠”的方式,来到长河高中,和老婆成了同事。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的婚结得很仓促,没有大摆酒席,也没有拍婚纱照,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我们都是农民的孩子,当时我的家境很不好,为了上大学背了一身债,我老婆也没有嫌弃,就这样开始跟我一起过上了苦日子,陪我一起还钱。”

结婚后,夫妻两人住到了学校的宿舍,靠每月几百块的工资,一点一点还清了债务。小家庭慢慢开始添置电瓶车,购入了首套房。2001年,两人的大女儿出生,一家人就这样在杭州稳稳扎了根。

“我当时问过我老婆,为什么会喜欢我?她说觉得我这个人实在,比较真诚。”杨老师笑笑说,“现在看来,她的判断还是比较正确的。”

互相尊敬支持彼此

在各自的平台闪耀

对于自己的工作,夫妻俩都十分珍惜,踏实地留在长河教书育人。

由于夫妻俩都是语文老师,所以几乎没有搭班的机会。常常是在不同的年级,过着不一样的时间节奏。除了早上一起上班,其他时间几乎碰不到面。在20多年的工作中,夫妻俩也各自找到不同的专攻方向,作为不同的个体各自闪耀。

杨老师说:“我们俩的性格比较互补,我比较外向,她则相对内敛,不太喜欢抛头露面。”今年,陈燕霞担任了一个高三班级的班主任,工作愈加繁忙。

近几年来,围绕在杨老师身上的荣誉似乎更多一些,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优秀班主任,感动杭州十佳教师等市级荣誉都拿了个遍。

而陈老师则潜心教学,非常受学生喜欢,还曾获得过杭州市第三届“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但杨老师的心里则认为,老婆的两次生育,以及对家庭的付出,多少对她的事业产生了一些影响。在他的心目中,妻子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妈妈,也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教师同僚。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陈燕霞老师曾第一时间报名参与全国首支赴灾区的支教团——浙江省赴广元支教团,为当地延迟高考的高三学生进行考前辅导。对于这个选择,杨春林老师十分支持。一个月后,他带着女儿到机场接回完成支教任务的老婆,一家在现场热烈相拥。

杨老师说:“这样的行为是有大爱的,我一直以来都打心眼里尊敬她,也十分感谢她这么多年的相守相伴。”

一家人住在学校宿舍的单间

为班级每一个孩子负责

这两年,杨老师家的大女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小儿子刚上小学,夫妻俩又得重新开始“打怪升级”的路。正值学校工作调整,需要陈燕霞担任班主任工作,夫妻俩就索性把家搬到了学校宿舍:两张床、一张桌子、一个独立洗手间,一个不大的阳台。虽然没有家里宽敞,但也很温馨,待得住。

杨老师说:“这两年,我们夫妻俩都在当班主任,语文又有早读,每天7点05分到7点30分,我们都要待在教室陪学生。通常在7点15分,我们会打电话给小宝,让他自己起床去楼下食堂吃饭。”

学校考虑到夫妻俩的情况,通常会把他们的第一节课错开。这样一来,夫妻双方可以有一个人空出来,在早读结束后,陪孩子上学。

“说是陪孩子上学,其实也就是送到学校西门,接下来就是由邻居和毕业学生(现在是孩子同学的家长)分别帮我们接送孩子上下学。”放学回来后,小宝就自己回到宿舍写写作业、看看书。

杨老师说:“一二年级,正是要养成学习习惯的阶段,但是我们确实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管他,好在孩子也算自主独立。不过有个事情还挺好笑,前两天孩子回来说,自己的语文老师很疑惑,他的爹妈都是语文老师,怎么他才考了80多分?”

聊天的间隙,时不时有学生进来找杨老师问问题,我也明白了他为什么不能离开校园,总要留在学生周围。他说:“作为班主任,这些班级里的孩子对我们来说也一样很重要。家长辛苦培养孩子,把他们送到学校来,我们老师也要认真对待,不能让他们荒废时光。”他伸手指了指办公室里的老师,“你看都这么晚了,我们的老师也都是整整齐齐的,学生要找班主任,我们随时都在。”

聊到末尾,正好也是晚自习放学的时间。杨老师去班里巡视了一圈,就要赶着去高三年级帮忙接老婆的班,他说:“高三年级晚自修放学时间晚一些,我要去老婆的班上帮她管班,她也可以早点回去带二宝。”

临走的时候,杨老师从办公室边的箱子里拿出两个葡萄柚说:“这是我2006届的学生给我寄的葡萄柚,老师的工作很烦琐平凡,但每年有学生惦记着自己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你也拿个尝尝。”

学生家长眼中的杨老师

幽默风趣、全家都爱

采访回来之后,我边剥着葡萄柚,边翻看起了杨老师的朋友圈。他的朋友圈文字维持了一贯的幽默风格,内容的每一条几乎都围绕着学生、家长、校园:有毕业学生在每年冬日送来的新年挂历,收件人写的是“长河第一帅”;有学生家长十年如一日的表白:“全家爱你”;还有现在学生在班主任节为杨老师做的易拉宝、画的明信片、漫画……

一个老师到底有多好,对学生的用心到了什么程度?学生和家长最有发言权。

我托杨老师联系上那位说“全家爱你”的家长——蔡雨铭妈妈,她的孩子今年已经30岁,如今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高管。

雨铭妈妈说:“‘全家爱你’这句话,真的一点都不夸张,我每次和杨老师聊天,孩子的外婆都要凑过来让我转达这句话。”

说起杨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影响,雨铭妈妈一下就列举了一串事例,止都止不住。

由于雨铭的父母工作忙,家长会常常是外公外婆去开的。几次下来,外婆都被杨老师圈了粉,回家跟雨铭妈妈说:“这个老师风趣幽默,听他说话一点压力都没有,也不会因为孩子的成绩高低而被区别对待。”

有几次家长会开始前,杨老师还在跟学生促膝长谈。来不及吃饭,就无缝衔接到家长会。

对于家长,他很少传递焦虑的情绪,总是让家长放宽心。雨铭的中考入学成绩是全校前10名,但是高二时一度掉到了200多名,雨铭妈妈内心非常着急。杨老师却踏实地给她吃定心丸:“你们家长看到的是孩子的成绩,但是我们老师在学校看的是孩子的全方位发展。在我眼里,雨铭这个孩子一点问题都没有。你不用担心,将来踏上社会,他一定比大多数孩子都能干。”

2025年,都市快报、橙柿互动、爱写作的狮子推出“我是老师”系列专栏,欢迎你推荐身边的老师故事,我们将跟踪报道,讲述他们的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