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建安
长三角地区一直被视为“县域经济的天花板”,区、县(市)相互竞逐,合力推动着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季度,是全年经济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近日,2024年1-9月杭州区、县(市)经济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杭州13个区、县(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部转正,工业生产活动已经全部恢复增长,齐步冲刺四季度;余杭区稳坐“浙江经济第一区”,距“3000亿元俱乐部”仅“一步之遥”。
浙江县域经济能否重回“3000亿”时代?
今年前三季度,余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7.73亿元,总量全省第一,约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15.56%、全省经济总量的3.78%。
回看今年前两个季度,余杭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一直稳居全省第一。
块头越大,步伐就越要稳。
作为余杭区的“顶梁压舱”产业,前三季度,余杭区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1%,总量全省第一。同时,新消费也为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引擎。今年前三季度,余杭区网络零售额实现1909.29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
一条又一条向上的增长线,为余杭区拿下了“浙江经济第一区”。
今年年初,余杭区定下了“地区生产总值超越3000亿元”的目标,如今看来,只差“临门一脚”。
如果余杭区能实现这个目标,将重新坐上“浙江首个超3000亿区、县(市)”宝座。
2020年,浙江县域经济曾短暂迈入“3000亿”时代。当年,余杭区以3051.61亿元的成绩成为“浙江首个GDP超3000亿区、县(市)”。2021年,杭州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将余杭区分为新的余杭区和临平区,“浙江首个GDP超3000亿区、县(市)”数量随之归零。
今年前三季度,余杭区地区生产总值以5.8%的增速,拿下全市第一,势头凶猛。2024年,余杭区能否超越2020年的成绩,助力浙江县域经济重回“3000亿”时代?向来“稳中求进”的余杭区,底气十足。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部转正
规上工业增加值是反映区域经济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被称为经济的“压舱石”。
回看今年1-8月经济报表,杭州还有2个城区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为负增长,在三季度这个关键期,“两兄弟”携手实现由负转正,杭州13个区、县(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部实现了正增长。
翻开2024年前三季度杭州区、县(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榜单,西湖区拔得头筹,以10.6%的成绩领跑。
西湖区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从行业结构看,1-9月,西湖区超六成行业实现正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制品制造业两大行业的拉动明显。从企业情况看,1-9月,西湖区近五成企业实现正增长。其中,亿元以上企业有39家。从新入规企业看,2023年和2024年,西湖区新增纳新企业共31家,保持正增长的就有26家,其中23家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回看今年前三个季度,西湖区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赛道持续领先,西湖区打出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功不可没。
今年,西湖区制定了“四上”重点行业企业培育政策,送出了一系列大礼包。
从工业领域来看,工业企业小升规及入规后,可享受这些政策:符合条件的新上规纳统企业,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符合条件的在库企业,给予不超过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符合条件的其他企业,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奖励等。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部转正,离不开杭州区、县(市)工业经济的韧性和活力,区、县(市)推出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也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
“浙江商贸第一区”有什么新动作?
拱墅区坐拥超大城市中央商务区,将武林、运河、和平、新天地“杭州四大消费核心商圈”揽入怀。今年前三季度,拱墅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78.5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一。
背靠“四座大山”,拱墅区在消费赛道有着领先的优势。不过,拱墅区能一直稳居“浙江第一”,当然也靠不断谋变求新的努力。
今年,拱墅区提出了“高标准打造国际新型消费首选地”的目标,将迭代升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和新服务,在运河畔打造一个时尚之都。
今年,拱墅区已经有不少新动作:推进恒隆广场地下隧道联通工程,打造杭州中心、恒隆广场、杭州嘉里城、华润万象天地等多个百亿级消费新地标,构建辐射全省的大武林、大运河、大和平、新天地商圈矩阵;推进古运路“大运美街”和跨运河人行桥工程建设,实现南北向“桥西-小河直街-大兜路”跨街联动、东西向“大悦城-小河直街-乐堤港”跨河联动。
顶着“顶级商业综合体以及华东地区豪华地标”头衔的恒隆广场,将在明年开业,商业特色街区将对标东京银座等国际知名街区,汇聚全球顶尖时尚品牌。恒隆广场地下隧道将直通杭州中心,并与地铁1号线武林广场站互联互通,与杭州大厦在地下相融。届时,武林商圈将实现“地下联通、地上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