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陈老师(左)扮演《红灯记》中的李玉和
见习记者 顾心言
陈老师打进85100000热线:我今年85岁,年轻时在河南郑州工作11年,在当时执教的高中组建了文艺宣传队。我是理科老师,文艺只是业余爱好,现在当年的学生们筹备了两个月,不远千里从全国各地专门到杭州来看我。我学生最小的已经60多岁,我非常感动,分别50多年难得他们都还记得我……
昨天上午,西湖边赞成宾馆,85岁高龄的陈天生老师,中气十足地点名,“73届,张正平。75届,陈卫航。76届,刘咏阁……”名册上当年郑州四中文艺宣传队的孩子,50年后赶到杭州看望陈老师。
这是当年的文艺宣传队第一次来杭州聚会,一共来了16位队员,平均年龄70岁,最小的也有60多岁。前天中午,他们从郑州坐高铁来到杭州,下午和晚上在宾馆排练了一台节目。
第一个节目是藏族舞蹈《洗衣歌》,随着音乐响起,6位身穿藏族服饰的女士缓缓出场,眼中含着盈盈笑意,舞蹈动作曼妙柔和。
舞蹈队队长杨伟林说,“我们现在这支舞蹈队,是每一届宣传队表演《洗衣歌》的原班人马。今天在台上表演,仿佛回到了50年前,感觉有点恍惚,又特别感动。”
陈卫航是75届宣传队的舞蹈队员,退休前是郑州大学化工系教授,“这个节目是我们当年的保留节目呢。有一次我们去村里演出,因为没有合适场地,就开了两辆大货车过来拼成一个舞台,但是这个舞台太高了,很难爬上去,又搬来一些箱子搭了个楼梯。那一次表演我印象特别深刻。”
陈天生老师1961年调到郑州,在四中教理科,主要是数学,后来他和教语文的张建华老师不谋而合,有了组建一支文艺宣传队的想法。
“我们一拍即合,就招了一批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和小伙子,初中高中都有,组建了一个文艺宣传队。”陈老师说。他和张老师虽不是专业艺术老师,但都热爱表演有文艺特长,陈老师擅长唱歌,张老师会民族舞。
当时宣传队的表演节目有独唱、合唱、二人转、数来宝、民族舞等。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刚开始谁也不会跳,还专门请教芭蕾舞演员,后来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守着电视,一招一式慢慢学,终于攻了下来。
当年的队员刘咏阁后来成为知名作曲家,创作了《思恋黄河》。“那时候我们出去演出,拉着两轮架子车,道具乐器全都装在车上,一路全是徒步。实在走不动,有一次就把我装到车顶上拉着。有一次晚上演出完了,我们住在一个大仓房里,睡下不到十分钟全都跑出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浑身都是虫子咬的大包……当年的苦现在说起来也都是难忘的回忆。”
“陈老师不仅给我们带来了音乐上的启蒙,还教会我们音乐以外的人生道理,工作方式方法,为人处世的思维方式等等,对我们的整个人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1972年,陈老师就调回杭州,但郑州四中的文艺宣传队还在,学生们大多在河南郑州,每到年节经常组织聚会,陈老师也和同学们一直保持着联系。
“真没想到我对文艺的爱好,能够衍生出这样丰富多彩的效果,这也是人生的多彩之处。和他们一起活动,能够获得无限的动力和正能量,正如今天的这群学生,给我带来欢乐一样。”陈老师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