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创客天下·杭向未来”2024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复赛落下帷幕,60个项目成功闯关,将在11月参加大赛决赛、总决赛。
从2015年至今,创客大赛已经吸引了全球超过12000个项目参赛,近400个项目在杭州落地创办企业,注册资金超过30亿元,其中已涌现出准独角兽企业近10家。
世界青年,为何纷纷选择杭州?他们带来了哪些技术?这些创新企业又取得哪些成果?都市快报×橙柿互动推出“世界青年·创业在杭州”系列报道,聚焦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故事,挖掘杭州磁吸世界青年的魅力所在。
海归博士的“冠军团队” 在杭研发国际领先的 眼科手术机器人
记者 朱振辉
2023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手术室内,一场眼底黄斑出血的视网膜下溶栓手术正在紧张进行中。
虽然医生可以通过显微镜直接看见眼底的大部分区域,手持器械也可以触及到相应的病灶区域,但就算是经验再丰富、技术再精湛的医生,也无法规避人手不自觉产生的100微米(相当于不到两根头发丝放在一起的横截面长度)左右的抖动误差。
这场手术,主刀医生在杭州迪视医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明星产品“微锋”机器人的协助下顺利完成,过程流畅、稳定、精准。术中OCT结果显示,药物被精确递送至病灶部位。
“这是亚洲首例眼底黄斑出血的视网膜下溶栓手术,在行业内是治疗方式突破的重大里程碑,也标志着我们国产自研的眼科高端医疗器械和国际巨头并驾齐驱,处于国际行业领先水平。”迪视创始人崔迪表示。
眼科手术机器人 帮助医生突破极限、如虎添翼
“眼底外科手术精密度高、容错率低。比如基因治疗药物的递送,目前有超过一半为眼底视网膜注射的方式。这类手术精密度要求都在10微米以内,对人手来说超越生理极限。”崔迪介绍,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治疗方案的革新,对于眼科显微手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手术难度高,医生的培育周期长,但患病人群每年增长,医生的数量有着巨大缺口。这是国内外都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眼科手术机器人的出现,完美地解决了这个痛点。医生有了它如虎添翼,就像“灭霸”戴上了手套,可以实现精准定位、消除抖动,成为了临床上的刚需。眼下,迪视的手术机器人,可以将误差做到3微米。
记者了解到,目前迪视已帮助医生完成几十例高难度眼科手术,大多数为失明患者,手术后患者视力得到了明显改善,最高的已恢复至0.7。以眼科为基本盘,迪视正逐步扩展超显微外科手术,目前针对多科室的显微外科机器人也基本定型,准备做进一步的验证。
杭州是创新创业的沃土 “冠军团队”的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
从浙大毕业后,崔迪远赴国际顶尖的生物医学研究所——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攻读博士。
毕业后,崔迪在勃林格药企工作了几年。在此期间,她和她的团队开始了眼科药物递送手术机器人的课题研究。
“彼时,国外的知名大厂已经开始了相关布局,但是国内还没有公司涉足,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业契机。”崔迪回忆。
2021年,崔迪携团队参加了“创客天下·杭向未来”大赛,凭借“眼科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机器人与生物治疗”项目,以91.91分的成绩荣获一等奖,“这是我们团队回国参加的第一个创业大赛,也是我们创业项目第一次在国内的公开亮相。获得冠军,是对我们团队和项目的极大认可,也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高的起点。”
也正是那一年,崔迪带着团队考察了国内的各大城市,最终选择在杭州落脚。除了参赛建立的缘分,杭州市无与伦比的创新创业活力,以及上城区浓厚的大健康产业氛围,对于想要钻研医疗机器人研发的崔迪而言,无疑是一片沃土。
和所有初创企业面临的问题类似,迪视在创立初期也遭遇了资金的问题。“杭州市知道了这个情况,积极帮我们牵线搭桥,对接很多金融机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通过人才贷款等方式解决了资金问题,上城区还给我们颁发了‘金靴领跑’特等奖的政策,将很多政策服务前置,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崔迪说。
“杭州这片土壤非常适合创业,也适合生活。很庆幸当初自己选择杭州,也非常感谢杭州选择了我们。双向奔赴,让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崔迪表示,“希望我们快速成长,未来能给杭州添一抹绿色,更欢迎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来到杭州,共同构建生态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