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静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肾病患者明显增加,慢性肾病治疗棘手,如果不及时控制,会最终走向肾衰竭。
“慢性肾病,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可以做到肌酐下降,尿蛋白正常,并长期维持肾功能正常。”汤养元刘浙伟医生说。
刘浙伟,副主任中医师,师承全国十大名医潘澄濂和当代名医史奎钧。1978年恢复高考后,他进入浙医大系统学习西医理论,后进入省中医研究所工作。作为早期的中西医结合医生,他临床之余兼任门诊部主任。省立同德医院成立后,刘浙伟奔赴新的医疗岗位,至今临床40余年。
“蛋白尿主要和肾小球滤过膜有关,主要是膜破损和漏洞;肌酐尿素氮升高,和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变性、淤堵、硬化甚至萎缩相关,这些情况妨碍肾小球血流灌注,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从而出现症状。”刘浙伟说,“临床上可用中药益气固涩,以修复滤过膜,阻止蛋白渗漏;再活血化瘀,以增加肾小球血流灌注,可以说是屡试屡验,哪怕滤过率低至20多,仍可喝中药逐步恢复。”
肌酐165,肾小球滤过率40
“11种药片没抵上1包中药”
夏先生,53岁。去年7月体检,查出肌酐120,肾小球滤过率59,定性慢性肾病1期。同时伴随了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
医生开了降肌酐的药,考虑夏先生体重过大,又开了降糖药、减脂药、降压药。药片每天吃一把。几个月后,夏先生体重下降不少,肌酐却升高到165,肾小球滤过率仅40,肝功能也损伤了,一家人急坏了。
去医院,医生又在原基础上开了护肝药和激素,夏先生每天吃11种药!之后,肝功能慢慢恢复了,肌酐一直在140左右,尿素氮超过9,而肾小球滤过率仅52,再也不变化了。
到今年5月,夏先生足足瘦了50斤,浑身无力,还腰痛脖子痛,生活一塌糊涂。
无意中,他得知刘浙伟医生治肾病很有经验,6月5日赶紧到了汤养元。四诊合参后,刘浙伟辨证他气虚血瘀、肾阴虚衰,开了七帖中药,安慰他“你不要担心,我对你肌酐降下来有信心的”。
服中药40天,夏先生精神基本恢复,迫不及待去复查。结果肌酐降到了113,尿素7.72,肾小球滤过率63.6。他非常高兴,就坚持吃中药。8月底,夏先生肌酐102,肾小球滤过率72,基本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我现在指标全部正常,精神很好,刘医生说以后每年吃3个月中药巩固就好了!”夏先生激动地说,“我没想到,11种药片抵不过1包中药!”
九旬丁爷爷肌酐高还有斑块
既怕血透又怕再中风吃中药
丁爷爷,92岁高龄,包揽大小家务,讲话精气神十足。
丁爷爷说,他基础毛病蛮多,15年前肌酐就135了,当时住了院治疗。出院后,肌酐还是高高低低,就没正常过。5年前,他前列腺癌做了手术,术后定期复查,每次都会顺带查肌酐,总在130左右。
去年12月,丁爷爷肌酐升到了149;今年1月,升到156,尿蛋白和尿酸也不正常,每天还腰酸腰痛。这让他很害怕。
“我12月小中风了一次,还好救过来了。老伴身体比我差,需要我照顾,我一定要把肾病治好来。”四处打听后,丁爷爷3月份找到了刘浙伟。
刘医生仔细望闻问切后,辨证老爷爷是气血两虚,肾阳衰竭。组了一个中药方,一边降肌酐,一边消颈动脉斑块。
两周找刘医生复诊一次,6月15日,丁爷爷肌酐降到了119;继续服中药到9月,肌酐111,正常了。
“没想到,我的颈动脉斑块也小得很快:之前1.28×0.25厘米,现在缩小到0.86×0.25厘米。”丁爷爷爽朗地笑称,“以前我既怕要血透,又怕颈动脉斑块再中风,现在我不慌了,吃中药真不错!”
82岁大伯肾小球滤过率41.5
担心“肾衰竭”肌酐却正常了
蒋大伯,82岁,有“三高”基础病,肌酐不正常四五年了。他认为年龄大了肌酐偏高点正常,就没太放在心上。
今年体检完:肌酐136,尿蛋白“++”,肾小球滤过率41.5。蒋大伯不淡定了:“没想到肾功能一下子噶差了,医生说再发展下去,会肾功能衰竭,要透析的。”
蒋大伯本来就腰酸乏力,加上心事重重,散步也不去了,生怕走累了加重病情,只是坐在家里唉声叹气。
老邻居知道后,上门来探望他,向他推荐了汤养元的刘浙伟主任,说这个医生开中药降肌酐蛮“灵光”,身边好几个亲戚朋友都是找他看好的。
6月5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蒋大伯找到刘医生。刘浙伟仔细望闻问切后,辨证其气虚肾亏、肾精不固,对症组了中药方。
吃了2个多月中药,蒋大伯8月23日复查,肌酐108,正常了,肾小球滤过率54.8,上升了13.8!平时小便多泡沫的情况也基本不见了。
蒋大伯一下子心情舒畅,精神好了很多,又开始和邻居有说有笑散步锻炼了。
10月24日-11月23日,每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刘浙伟副主任中医师在汤养元坐诊。针对肌酐高、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低等慢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患者;以及小中风、颈动脉斑块患者,每周送出30个义诊号,有需要的朋友请拨打电话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