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积慧
当炫酷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遇上余杭纸伞、风筝、剪纸、良渚玉雕、径山点茶等传统技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在下周开启的“未来生活探索日”(10月11日至13日)上就将出现这么有趣的一幕:特斯拉和宇树的人形机器人,要和余杭区的10多位非遗传承人一起“出摊”。
8年前诞生在杭州的IP“未来生活”,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一次嘉年华,今年落地余杭区,并升级为“未来生活探索日”。
有意思的是,余杭是孕育人类5000年文明的地方,也是传统文化和技艺传承保护最好的地方之一。这一次,我们站在人类文明起源的地方,回望历史,打开未来。
全省第一!
余杭要亮出压箱底的传统“绝活”
说到余杭非遗,你可能会想到径山点茶、余杭纸伞、五常龙舟、中泰竹笛这些耳熟能详的传统技艺,其实,远不止于此。
不久前公布的2023年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指数排行榜,余杭区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一。
准确地说,余杭区现共有各级各类非遗项目104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0位,全区共有33处各类传承基地,以及81所学校已经引进非遗课程。这些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传统技艺,已经成为余杭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一部分。
“未来生活探索日”上,10多位来自余杭的非遗传承人,将带着这些传统技艺,以及非遗文创组成丰富的非遗板块,一起亮相。
比如点茶,是宋代最受欢迎的饮茶方式,是国韵风雅的极致美学。如今仍然在余杭径山广为流传。径山点茶的美妙之处在于,可以在茶艺师的带领下,体验独特的宋代七汤点茶技法,赴一场茶汤里的风雅之约。
你知道五常十八般武艺的兵器
长什么样吗?
你见过五常十八般武艺吗?
五常十八般武艺是流行于余杭区五常街道及毗邻地区的一种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由明朝尚书洪钟告老还乡后所创,传承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
400多年来,五常十八般武艺在五常民间自发操练,群体传承,是中华传统民间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五常十八般武艺被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你知道十八般武艺兵器有哪些吗?
仔细研究一下其实也很有意思。比如有形状像一把收拢起来的雨伞的金刚伞、有形似铁拐李拐杖的李公拐、形似农具谷耙的文耙、形似手抓毛笔的笔艺爪等等。
虽然这些兵器并不常见,但是如今,五常把它们做成了可爱的非遗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喜欢。
除了十八般武艺,同样出自五常街道的龙舟和龙头也久负盛名,近年来还发展出了不错的文创产品。
他用手里的刻刀
1∶1还原5000多年前的“玉琮王”
在不足3平方厘米的玉石上,刻出栩栩如生的神人兽面纹,甚至还带着双眼皮;神鸟纹的尖喙也不是简单两笔,而是连上下喙之间的分界线也被清晰刻画。这些细节,良渚玉雕传承人蒋家洪早已烂熟于心。
小时候,蒋家洪家附近有很多小山,特别是家门口有一座叫汇观山的,有一年出土了很多精美玉器。那时候,他们还叫不出这些玉器的名字,只是看了工艺觉得震撼。后来随着良渚文化考古的推进,当地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玉器出自5000多年前的先民之手。
看着家门口出土的这些精美玉器,蒋家洪突然对玉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拿起刻刀,开启了玉雕的生涯,这一拿就是近40年。
早在1994年,良渚文化博物馆(即现在的良渚博物院)开馆时,需要定制一批良渚玉器复制品,蒋家洪凭借多年的制玉器经验,作品被选中。6年后,蒋家洪为浙江省博物馆1∶1复刻了反山12号墓出土的646件玉琮、玉钺等良渚玉器,其中就有“玉琮王”。
2011年,蒋家洪被授予余杭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他创办的瓶窑玉石雕刻厂被列入余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良渚玉雕)传承基地。
余杭油纸伞非遗技艺第三代传承人
是个90后小伙
同样来自瓶窑镇的刘伟学是余杭油纸伞非遗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是个90后。
余杭油纸伞从清乾隆三十四年至今,有250多年的历史。随着钢骨伞的出现,油纸伞后来渐渐从大众视野中消失。直到2006年,刘伟学的爷爷刘有泉,召集四位制伞老师傅,这项技艺才得以恢复。当时只有16岁的刘伟学,看到老师傅们制作扎油纸伞的过程,由此,他被打开了新世界。
大学毕业后,刘伟学跟着爷爷学习纸伞制作技艺,并正式接过了纸伞技艺传承的衣钵。刘伟学说,别看油纸伞不大,但制伞的每一道工艺都不可或缺。比如余杭纸伞总共有36根伞骨,每四根为一片再拼合。从一根竹子到一把伞,需要五六个师傅一起花上15天的功夫。
作为余杭油纸伞非遗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刘伟学肩负着传承保护和创新发扬非遗文化的重任。他请本土老手艺人改良不同纸面的材质,让纸伞更加经久耐用,同时设计纸伞系列产品及衍生品,让老行当变得时尚起来。
非遗不仅是传承和保护 还有创新
除了蒋家洪和刘伟学,这次“未来生活探索日”上,剪纸、传统木造技术、风筝、中泰竹笛、余杭传统布艺制作技艺等技艺背后的10多位传承人,将带着自己的作品现场分享技艺,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有趣的文创作品。
可能很多人还记得,杭州亚运会期间,西湖上曾飘着一只“亚运龙”的风筝。这只风筝不是来自风筝之都的山东潍坊,而是杭州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杭州风筝夫妇程迪申和骆林美从事传统风筝制作40多年,创作的主要品种有龙串类、软板串类、软翅类、硬翅类、立体类、微型风筝等,种类多达几十种。他们擅长制作动物风筝,大到巨龙,小到沙燕,每一个都色彩绚烂、栩栩如生;也得到了许多大小风筝比赛的奖项,从风筝制作到风筝放飞。
中国风筝有2000多年的制作历史。骆林美说,风筝讲究的是扎、糊、绘、放“四艺”,所以除了扎和糊,绘和放同样重要,经常在绘画环节就要花去很长时间。
“未来生活探索日”现场,骆林美将带上自己的风筝,教大家这些技艺的要领。
以剪代笔,纸上生花。剪纸,是我国一项传统、优美的民间艺术,因为艺术风格夸张多变,表现题材丰富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良渚剪纸,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光群是余杭区第六批剪纸非遗传承人,也是拱墅区剪纸非遗传承人大师(方建国)第二代弟子;国家高级茶艺师、玉见手作社团发起人。吴光群剪纸的特色,是很多作品带着良渚元素,比如玉鸟、玉琮、人面兽纹等剪纸。
吴光群说,剪纸是一门和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的传统手艺,一代一代传统的技艺,除了传承师傅的刀法、纹路,也会跟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创新。
现场除了欣赏非遗大师的剪纸作品,还可以跟着一起学剪纸。
2024杭州(国际)未来生活探索日
时间:10月11日-13日(周五-周日)13:00-21:00
地点:阿里巴巴数字生态创新园(原西溪B区),余杭区五常街道爱橙街1号
门票:免门票逛展
交通指南:1.自驾导航至阿里巴巴数字生态创新园2号门。2.地铁19号线至海创园地铁站F口下,导航步行900米至阿里巴巴数字生态创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