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ESG融入海外产业,是参与到全球化中的必答题”

浙商公益出海,向世界讲述善经济的中国故事

更多浙商公益出海案例持续征集中

2024-09-30

记者 李烨池

2022年,正泰集团在非洲乌干达与当地制造企业合资经营的仪表厂正式开业。两年过去,他们还在为另一个项目的正式落地而奔波——给乌干达边境的两家诊所捐赠全套光伏系统。因为电力供应不足,乌干达全国有100多家诊所只能在白天治病救人,尤其是在埃博拉病毒肆虐的边境,无电的夜晚意味着难忍的病痛,甚至死亡。

在当地做公益,这是正泰集团在乌干达建厂的同时就决定要做的。他们和联合国难民署一起沟通、走访,结合自身新能源产业优势,做出了捐赠光伏系统的承诺,并且很快付诸行动。在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的当地,设备的运输、安装、调试等都更为艰辛。“我们始终怀揣着一颗要去点亮医院、帮助当地人的心。” 正泰国际公共外联总监顾皓说。不久的将来,这个公益项目落地,这两家乌干达诊所无需付出额外成本,就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在晚上继续工作。联合国难民署也会统计,这样的改变能拯救多少病人。“希望我们的社会责任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地瓜经济”,让企业“走出去”,是刚需,是热潮。一批像正泰集团一样先行一步的企业,在“产品出海”“产业出海”的同时,已经在实践“公益出海”“责任出海”,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可爱可信、文化交融的中国故事。

从最急需的帮助开始

这是双方互信的基础

1992年的广交会上,希腊商人Samy Fais采购了正泰的一批产品,这是正泰集团的第一笔海外业务,双方的合作历经30多年,一直持续到现在。目前,他们已经有近30个海外子公司。这期间,正泰一直在不同的国家做公益。“我们始终认为,到当地不只是为了赚钱,也是为了和当地社区共同发展。”顾皓说。

于是,从当地政府到百姓,对“正泰”品牌的认知,可能源自购买过产品,可能因为在工厂工作,也有可能是因为公益活动。在埃及,正泰的销售人员拜访了当地政府官员,还没开始自我介绍,这位部长就说:“OK,我知道正泰,是一个有责任、有情怀的品牌。”这是因为正泰连续七八年在斋月的时候,向当地贫困家庭捐赠食物。

朴素但急需的帮助,成为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海亮集团的海外布局,是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去发展的。他们在越南建有生产基地,当地有一条污染很严重的河,污泥很厚,水面上还漂着一层油,于是他们就参与河道治理。了解到当地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学难,他们就和越南的教育机构一起助学,改善教育设施。这些善举,使得海亮很快融入到当地的环境中去。

“我们还招收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学生来浙江培养,反响很好。”浙江嘉行慈善基金会(原海亮慈善基金会)秘书长何虞文说。2019年,基金会和海亮教育启动“一带一路国际英才留学中国培养工程”。多才多艺的老挝籍少年陈小龙就是首批受益学生,他将在基金会的资助下完成高中、大学本科、硕士乃至博士学业。高中毕业后,陈小龙成绩优异,同时收获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三所名校的录取通知,最终进入清华大学深造。

选择做什么公益? 他们发挥核心产业优势

就像拥有丰富教育资源的海亮集团选择资助海外贫困学子,许多浙商企业的公益出海,会发挥自身的核心产业优势。

传化集团旗下新安集团的主营业务之一是作物保护,他们在非洲加纳成立新安阳光加纳农资有限公司,发挥自身在农药领域的专业技术优势,每年举行100余场产品使用技术、植保知识、病虫害防治配方的农民培训会及药效试验,培训农民达25万多人次。同时,连续十年向“加纳农民节”捐赠数以万计的农资产品,多次荣获加纳政府颁发的最高奖“白金奖”。

深耕新能源行业的正泰集团除了给乌干达的诊所捐赠光伏系统,也在柬埔寨、墨西哥等国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光伏捐赠:他们在尚未通电的村庄里建设离网光伏系统,实现不间断供电。他们在城市里较为贫困缺电的社区,开发设计一些小型光伏直流系统,装在屋顶上为风扇和电灯提供电能。这样即使当地电力不稳定,孩子们晚上也能阅读、学习……

今年,浙商总会公益慈善事业委员会以“浙商公益”总品牌,继续挖掘更多浙商用企业家精神、企业家逻辑做公益的案例,尤其是“浙商公益出海”是其中的重要板块,我们也在征集更多案例。浙商总会公益慈善事业委员会主席,海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黎红表示,“责任”一直是浙商的核心关键词,现在浙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公益慈善行动,更是把ESG融入到了企业发展之中,以承担战略性社会责任、企业治理更绿色可持续,以及以创新的业务模式解决更多社会和环境问题,来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共赢,体现新时代的浙商精神。

“善经济”的价值和意义

公益出海可以助力产业出海

企业出海做公益,首先是社会责任,是情怀,但也不仅限于此。

对于华立集团来说,跨入医药行业的契机,就源于一场跨国的公益事业。2000年,华立集团开始将青蒿素产业化,从种植到提炼到做成药品,也是华立推动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列入抗疟疾的一线用药。

“一开始我就想明白了,华立并不想把青蒿素做成商业行为,希望最终把它当作一个公益事业。”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在我们的“浙商公益进化史”系列访谈中说。一方面,青蒿素原料种植提升了武陵山区酉阳县10万个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青蒿素销往疟疾最严重的非洲,不以营利为目的,定价一直压在一美元一人份。

寻找社会痛点,再创新商业模式,这是“责任投资”的逻辑。华立集团也是较早一批走出国门建厂的浙商企业,经历过三四年最艰难的时期:自己水土不服,当地企业又来围攻,走了很多弯路。“华立愿意把自己过去交的学费,跟大家共享。”汪力成说,当时他们就决定解决这个问题,建一个平台。目前,华立集团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已经有230家企业入驻,让之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不再重走弯路,同时也为泰国当地解决了4万多个就业岗位。境外园区成为华立的四大板块之一,除了泰国,还走到了越南、乌兹别克斯坦、墨西哥、摩洛哥、乌干达等国家。

2022年起,都市快报×橙柿互动联合浙商总会公益慈善事业委员会、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等,启动“全球善经济创新案例库”,收录了包含正泰、华立、海亮、传化在内的全球案例,从不同模式、不同角度讲述“善经济”的价值和意义:既要产生社会和环境效益,也要产生经济效益,更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价值的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ESG是全世界的共通语言,良好的ESG表现是中国企业加入到全球供应链当中的一个门槛、一张名片,也会吸引更多投资人的关注。”顾皓说。ESG是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反映了一家企业财务指标之外方方面面的表现。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公益慈善,也包含环境保护、性别平等、劳工权益、反腐等多项指标。2020年,正泰的一个“世界500强”大客户向他们提出了ESG要求——和许多欧美大型企业一样,他们不仅对自身有ESG要求,也会把压力传递给世界各地的供应商。接收到压力的正泰集团开始系统谋划ESG战略,作为国内的“链主”,他们也将这份正向的压力向下传导,帮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绿色转型。

“将ESG融入海外产业,将是我们参与到全球化中的一个必答题。”顾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