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华荣
“第13年了啊,13是新的一个开始。”2024年9月23日晚上,导演孟京辉站在杭州当代戏剧节的开幕现场。不知不觉,这个由他主导的戏剧节,与这个城市携手走到了第13届。而往前两天,李荣浩与杨丞琳同天在奥体中心体育场与体育馆开唱,夫妻档“对打”变“联动”,创下了热搜#杭州好多演唱会#里的又一波热度。
“这在以前不敢想。”主办了周杰伦、陈奕迅、张学友等今年最热门演唱会的杭州星烁演艺公司的负责人陈刚告诉都市快报,这两年做演唱会,两岸三地的经纪公司对杭州的认知不可同日而语,早年被放在第二梯队的杭州,已经升到了全国前三的地位:“所有顶流的演唱会,都不会错过杭州。”马上,他就要飞去日本洽谈一个新的演唱会项目。不出意外,2025年的杭州演唱会,在原有的华语顶级歌手阵容之外,将再打出一张“海外牌”。
曾经的文化古城
“杭州市虽然拥有五十四万人口,配称东南一大都会,可是娱乐场所却不怎么发达。全市八百多家茶馆,大半是附有‘说书’的,这算是最普通最平民化的娱乐地方了。”这是1935年1月25日出版的《天津益世报》,对杭州娱乐商业状况的锐评。
在当时的杭州,比较“成样子”的演艺场所,有大世界、杭州影戏院、浙江大舞台、新新娱乐场、荣华戏园五大家。1935年,联华大戏院开业,这便是如今胜利剧院的前身。
1971年,周总理接见朝鲜平壤民族歌剧院的艺术家们时得知,因为杭州的剧院太小,《卖花姑娘》没能上演。周总理当即表示:“下次你们到杭州,就能在那里演出了。”1972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在杭州新建一座一流的综合性大型剧院,这便是杭州剧院。6年后的国庆29周年,也就是1978年的10月,杭州剧院顺利交付,一举成为亚洲当时规模最大的剧院建筑。
浙江省文化馆小剧场,始建于1986年,上了年纪的文艺中年们,一定在这里看过戏。1992年,东坡大剧院开出。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的省人民大会堂,以会议为主,偶尔也会拿来作为演出场地使用。而杭州大剧院成立于2004年,就在前不久的9月5日,杭州大剧院迎来了它20岁的生日。作为钱塘江畔第一座地标性建筑,杭州大剧院见证了杭州从“西湖时代”向“钱江时代”的文化飞跃。
但过去的杭州曾一度频频与国际一流艺术团体擦肩而过。比如1995年,享誉国际的理查德·克莱德曼来华巡演,在上海、深圳、昆明等地均引起强烈轰动,可是杭州观众却无法在家门口一睹“钢琴王子”的风采。而有了场地之后,杭州的文化演出市场并非马上活跃。《中国文化报》就在2005年7月4日有一则名为《百老汇音乐剧杭州遭遇寒流》的报道。当时,百老汇音乐剧《生命的轮回》在杭州演出。在此次演出之前,该剧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不仅门票销售一空,“为了满足观众的要求,主办方还临时在剧场内加了200多个座位”,之后在天津也是火爆场面。但在杭州,却卖不出票。如此惨淡情形,报道形容演出商“有一种心灰意冷的感觉”。
但随着演出场地铺开,文化浸润,如今的杭州,演出市场火爆到让人咂舌。
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10月24日-27日将在运河大剧院一口气连演5场,改编自同名现象级国漫电影的音乐剧《雄狮少年》,也将在11月底登陆运河大剧院。而排在12月的,是一演再演的经典音乐剧《猫》。2024年11月28日-12月1日在杭州剧院演出的百老汇音乐剧《芝加哥》已经开票又加场。观众们只担心一件事:这么多音乐剧,到底看哪个啊?
场馆开花,奋起直追
如此庞大的演出量级,场馆的增量,是杭州演出市场的最大支撑。
2015年,西溪天堂艺术中心开出。2016年,杭州蜂巢剧场开业,这是孟京辉北京、上海之外仅有的第三座蜂巢剧场。2019年5月,余杭大剧院正式开业,后改名为临平大剧院。2021年7月,运河大剧院正式开业。仅仅3个月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就在此上演,此时,这部新剧还没有上春晚爆红。2023年5月,金沙湖大剧院与观众见面,填补上了杭州剧院版图钱塘区板块的空白。2023年底,重装之后的胜利剧院也再次开门营业。而在儿童亲子剧领域耕耘多年的浙江演出公司大船文化,奋起直追也在今年追上步伐:下个月,他们也有“家”了——运河大船剧院。
而对演唱会来说,则完全借到了亚运会的东风。特别是奥体中心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两大场馆的开启,杭州的大型演唱会形成了两场两馆的格局:奥体中心体育场、黄龙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黄龙体育馆。陈刚直言“以前做演唱会,杭州属于是第二梯队,但是现在已经升级为全国前三,特别是亚运会之后,海外对杭州的认可度直线上升。”除了北京和上海,杭州是歌手做巡回演唱会必定的一站。
强大的演唱会虹吸效应,正在吸引上海观众“倒流”。
“以前都是我去上海看演出,现在都是上海朋友来找我们了。”
“以前是有上海站不一定有杭州站,怕市场太满,现在是两个地方都‘雨露均沾’。”
“我是江浙沪歌迷会的,以前上海演唱会一官宣,我们都要订大巴当晚来回。现在我们是媳妇熬成婆——不去上海了,你们来吧。”
除了演唱会,各个剧院遇到出圈的热门剧目,那么寄存处最瞩目的就是满满当当的行李箱,许多人已经把跨城看演出+旅游,叠加为一个周末出游项目。据部分主办方的数据,杭州的演唱会购票群体中,外地观众占到了一半以上,而这一半中,又有30%左右为上海观众。
一个城市的文化生产力,与演出场馆息息相关。更多的城市观察专家,也在地铁、购物中心之外,把剧院、演出场地等文化配套措施放在了自己的维度里。而接下来,还有良渚大剧院、杭州音乐厅,即将为杭州市民们打开更新的演出版图。
文旅支持,全新站位
文化场所,是一座城市精神幸福感的所在。一座剧院,室内是戏剧的载体,而散步在外的市民、奔跑的小孩,都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切面。杭州速度,不仅体现在城市建设的加速上升上,也体现在文化消费习惯的提升与改变之中。
“特别明显的感受是,现在大家不会搞什么赠票,都愿意真的花钱看戏了。”在剧院系统工作了二十几年的老王,对此特别有发言权。他透露,当年有剧院开业,票卖不去,送人也扭扭捏捏嫌远,最后没办法,“把观众用车拉过来,再送回去。”
城市的发展,公众素质的提升,所带来的文化消费理念的改变,撑起了演出市场的大爆发。而另一种“杭州速度”,则体现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上。
“令我比较感动的是,从省里到区县,各位领导对演出行业的认知改变,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陈刚表示,演出是高速化的一种市场化行业,在各个方面,“稍微慢一下,项目就没了,有时候,经纪公司就留给你两天时间做决定。”在这样的高速复杂的周转情况下,职能部门的认知、审批与判断能力,成为一个城市能不能崛起演唱会经济的关键。“分管的领导来我们办公室,亲自倾听我们的心声,这是以前所没有的”。
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从稀缺、“遇冷”,到如今各个剧院长袖善舞、科学布局,杭州的演出市场展现了其充实、丰富和高质量的面貌,剧场艺术和文化消费真正融入了杭州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各剧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