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卓盈
2023年8月29日,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全国体量最大的省级公共文化设施——之江文化中心启用。这是浙江省内体量最大,集自然、人文、艺术、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复合文化综合体。
坐拥书海版“无穷穹顶”的浙江图书馆、深藏百万年“国家宝藏”的浙江省博物馆、纵贯山海间“顶尖技艺”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浸润大作家“思想意境”的浙江文学馆、集结“人间烟火”的公共服务中心,“四馆一中心”构筑了江南山水的诗意与现代创新的活力。
其中,有着124年历史的浙江图书馆,作为中国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清末。在超过百年的岁月里,它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进步,并成为浙江省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标志。
之江新馆作为浙江图书馆的主馆,馆藏以人文、社科和艺术类文献为主,成为综合性、研究型、现代化的全省重要的知识信息枢纽和区域图书馆网络中心,也是“文化浙江”的新地标。
浙江图书馆现有之江、曙光路、大学路、孤山、嘉业藏书楼五处馆舍,总建筑面积近14万平方米,其中嘉业藏书楼、孤山与大学路三处馆舍均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浙江图书馆是国内创办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从创建至今,浙江图书馆已经走过了124载春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11月,杭州士绅邵章、胡焕创办了杭州藏书楼;三年后在浙江学政的主持下扩充为浙江藏书楼;1909年(宣统元年),浙江藏书楼与浙江官书局归并成立浙江图书馆。迄今124年,馆中文献日益丰富,从杭州藏书楼时不足万册,到现在已逾800万册;从单一的纸质文献到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并重。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浙江图书馆走过了一段艰辛、困顿、流离、重建、前进和发展的坎坷奋进之路,所在的馆舍也随着岁月而变迁。浙江图书馆的馆舍不仅承载着几代浙图人为之奋斗的心血和记忆,记录着城市变化的足迹,更投射出公共文化服务的不断发展。
前身是百年藏书楼 原来楼舍都不复存在了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11月,具有维新思想的杭州士绅邵章、胡焕获得杭州知府朱启凤的批准,在城东菜市桥畔“东城讲舍”旧址上创办了杭州藏书楼。“时仅修整旧屋”,有“前进平厅一所,内进楼厅一所,左右厢房”,以及“书楼北首市屋两所”(《浙江藏书楼略》)。后几经拆改,原楼舍不复存在。
1903年,浙江学政张亨嘉及巡抚聂缉槻向朝廷奏准,将民营杭州藏书楼扩充为带有官方色彩的“浙江藏书楼”,在城中大方伯里(今解放路上)购得民房,改建馆舍,开放之日,门楣上悬挂的是光绪帝为之手书的匾额:“敦彝牗慧”。“藏书楼”对外开放,民众可定期前来借书、阅书,已经具有新式图书馆的特质。之后,随着孤山馆舍作为总馆开馆,藏书楼原址改为新民分馆。后经拆改,原楼舍无存。
孤山路上的白楼
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
专用建筑之一
孤山馆舍,位于杭州市孤山路28号。主要建筑为白楼、红楼和青白山居三座楼房,另有平房、碑廊若干间。
1910年(宣统二年),浙江提学使袁嘉穀、浙江巡抚增韫奏准建造白楼,共耗银19067两。1911年5月20日白楼动工,建筑面积1878平方米(因为外墙用白灰粉刷,故有“白楼”之称,后人又称“白洋房”)。
“白楼”一切均按图书馆功能设计建造,两层楼的砖木结构,外形为西式楼房,遍布采光明亮的百叶窗。进门为正厅,中间一架楼梯直达二楼,天花板是宽敞的玻璃天窗。1912年白楼落成,孤山馆舍作为浙江图书馆总馆,于1913年3月25日正式开放,成为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专用建筑之一。
伴随白楼出世,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也转移到白楼储藏。红楼位于白楼西侧,两层西式楼房,均用红砖,后称红楼。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建造,原系清廷预备为德国皇太子来杭下榻之宾馆。于1916年8月13日正式由图书馆接收使用。
青白山居又称杨虎大楼。主楼位于红楼西北侧的孤山之巅,建于20世纪30年代。1956年拨归浙江图书馆庋藏文澜阁《四库全书》之用。
蔡元培亲笔题字的大学路馆舍
如今是书香打卡地
被称为书香打卡地的浙图大学路馆舍,位于杭州市大学路102号。如今,经过四年的精心修缮,大学路馆舍于2023年12月5日正式重新对外开放。
1928年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舍使用浙江省军政府都督汤寿潜遗捐,择定前武备学堂操场为馆址,1929年元旦奠基,1931年3月竣工,1932年9月15日作为总馆正式开放。馆舍名字由蔡元培题写。
主楼三层,上为阅览室,底层为半地下室,后部书库分为四层。大学路新馆罗马式建筑恢宏壮丽,馆藏中外现代书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杭城沦陷,大学路馆舍被日军占为军营,其间馆舍残破设备荡然。抗战胜利后,由浙江大学出资修葺。1946-1952年,大学路馆舍也一直为浙江图书馆和浙江大学图书馆共用。
近代著名的嘉业藏书楼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浔,嘉业藏书楼,隔溪与小莲庄毗邻,系刘镛孙刘承干于1920年所建,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该楼规模宏大,藏书丰富,原书楼与园林合为一体,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系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新中国成立后,原书楼主人将其捐赠给浙江图书馆,现为公共图书馆和旅游景点。
2019年10月17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舍和孤山馆舍被正式列入“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名单。加上此前2001年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嘉业藏书楼。浙江图书馆已拥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曙光路馆区到之江馆区
文化之光在不断创新发展
曙光路馆区位于西湖区曙光路73号,坐落在栖霞岭北麓黄龙洞风景区旁。1994年奠基,1998年开馆。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设计藏书450万册,具有500座的报告厅和700平方米的展览厅。整个建筑由北向南顺山势逐步增高,与栖霞岭的山体和景观融为一体,使曙光路馆区成为西湖风景区边缘的一景。
从已不复存在的杭州藏书楼、浙江藏书楼;到曾归浙江图书馆使用、现在属浙江省博物馆的文澜阁;再从孤山馆舍、大学路馆舍、嘉业藏书楼以及曙光路馆区,到最新开放的浙江图书馆之江馆区,一路载满书香。
不仅浙江图书馆,如今的杭州,处处都是书香。走在城市街头,转角就能遇到一间书香浓郁的“杭州书房”。杭州书房以“书”为名,但并不只有“书”,是以图书借阅为圆心,链接全民阅读、文化交流、艺术展览、视听体验等更多活动类型,成为杭州新时代的人文风貌。
去年4月,杭州书房被中国旅游研究院评为艺术和旅游融合经典案例,获奖词说:“人的连接是旅行中最美的风景。一座城市之所以能够成为近悦远来的旅游目的地,固然需要西湖、大运河、良渚这样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更需要让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浸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去,让每一位市民都成为知性、美丽而优雅的风景。杭州书房,正是这一理念的自觉践行者,新型文化空间的营造者,当代艺术品位的引领者。”
还有13个区、县(市)全覆盖的“杭州邻里阅读空间”,提供免费图书借阅服务,与全市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通借通还,同时还开展阅读推广、公益培训、户外采风等各具特色的服务。“幸福邻里、即刻抵达”,杭州邻里阅读空间助力杭城打造市民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的全民阅读新场景。
如今的杭州,到处是浓浓的阅读氛围,书承文脉,香满家国。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浙江图书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