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辰璐 余杭融媒圈 徐颖 谭琴
可以化身技术工,完成精密装配、物料搬运等工作;也可以作为接待员,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甚至可以成为医生助理,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护理等工作……
这样的全能人是谁?
VersaBot,大家更爱叫它“威宝”,是来自余杭的企业杭州蓝芯科技有限公司子品牌威迈尔(VMR)研发的全球首款“纯”视觉类人形机器人。
余杭人形机器人家族持续扩充中
威宝身高1米6,长着2米长的手臂、扁圆的脑袋、2根手指,脚则用轮子代替,十分形似人类。而且它的手指也像人类一样有感知和触觉,不仅可以轻握脆弱的鸡蛋,也可以搬运沉重的箱子。不过,它最厉害的还是“眼睛”。
“现在的机器人识别障碍物大多靠的是激光雷达,而威宝则是用视觉传感器,更智能、更安全也更高效。”蓝芯科技市场部经理任鹏说。威宝四周有4个避障相机,内置避障算法,可实时检测悬空和低矮障碍物,还能智能判断障碍物的动静态属性,从而施行不同避障策略。此外,胸前还搭载高精度双目RGB-D与深度多模态相机,可实现目标物体的高精度定位,实现精准抓取。
“威宝可以在各个领域都大展身手,接下来我们将和不同工厂合作进行测试,让威宝进行实战。”任鹏说。
未来,像威宝这样“祖籍余杭”的人形机器人还将越来越多。
在8月底举行的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余杭携手浙江大学,成立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的五年目标是,建成一支由“两院院士”领军,总体规模约200人的高水平机器人专业化研发队伍;研制不少于30款先进机器人产品,引育落地含领军企业在内的机器人企业不少于50家;创办一系列机器人主题的高端赛事、技术论坛等活动……
大有可为的人类好帮手
在余杭,机器人为生活生产带来的变化随处可见。
防爆巡检机器人,有着神通广大的算法,像一位体检中心的“全科医生”,每两个小时就能为场站设备做一次全面“体检”,实现智能读表、跑冒滴漏检测、异常温度监测、异常声音识别等功能,可以诊断出场站存在的各种问题。
城市巡逻智能机器人,不仅具备自主规划路径、自主巡逻、自动值守等能力,还支持语音和触屏交互功能,能针对路面车辆违停、垃圾满溢外放等违规现象进行监测拍摄上传,联动后台人员执法。从抓拍上传到处理,整个过程不超过5分钟。
智能搬运机器人,通过内置的机器人深度视觉系统,精准识别周围环境,自主规划路径,完成从仓库到生产线的物料搬运。它不仅可以搬运体积大、体重沉的物体,而且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承担繁重和重复的搬运工作,从而大大减轻人的体力劳动强度。
还有能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与评估的“外骨骼机器人”、能够在零下40℃极寒环境下工作的“极寒地区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可用于骨外科领域的全髋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以及脊柱手术、创伤手术的“全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
目前在机器人产业领域,余杭全区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获首台(套)、首版次认定企业8家。
为机器人量身定制的政策
颠锅炒菜、收叠衣物、弹琴泡茶……机器人的飞速迭代,让人不禁感叹“未来已来”。这条万亿级赛道上,余杭已经准备“抢滩占先、奔跑领跑”。
按照余杭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余杭将以“一核两翼”的空间布局(未来科技城为“一核”、余杭经济开发区和良渚新城为“两翼”)建设机器人产业园。力争到2027年,实现机器人全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集聚机器人相关企业不少于300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突破50家,获首版次、首批次、首台(套)装备认定不少于20项,形成“2352”余杭机器人产业品牌矩阵,使之成为机器人产业生态的核心力量。
让机器人产业快速起跑,政策引导必不可少,余杭还制定了“机器人产业15条”。
余杭力争打造以人形机器人为主攻方向,以“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支撑发展,涵盖智能制造、文旅教娱、商贸物流、生活服务、医疗康养、城市建管六大应用领域的“1+3+6”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体系。
“我们将智能机器人整机及零部件产业项目纳入重点招引清单,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余杭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此基础上,余杭支持辖区智能机器人整机及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比如,企业如被评为国家级单项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智能机器人制造业企业的,余杭会优先将其纳入工业用地供地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