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30

浙江创业创新氛围浓郁 “浙江模式”是如何炼成的? 专访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史晋川 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举办 记者 施德勇 摄 (上接B03) 橙柿互动:您也讲到了,40多年前大家条件都差不多,同为沿海省份,比如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为什么只有浙江是按照这个模式发展起来的? 史晋川:这几个省份经常被人拿来对比,我认为这些省份的区域发展差异,在改革开放初中期,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主体,广东主要是外商,包括港澳台商人;江苏是公社和生产大队的集体经济,当时叫社队企业中的能人,浙北与苏南类似;但浙东南温台地区的创业主体主要是农民和小城镇的居民,从家庭作坊起步;福建与浙江相似,但海外关系更密切,有较多的华侨。 经济主体不一样,资金积累来源就不一样。珠三角靠的是外资,福建以侨资为主;江苏靠的是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积累和银行贷款;而我们浙江是农民一家一户通过做小生意完成的原始积累,还有带有互助性质的民间金融。 各个区域生产的产品去向也不同,当时外商在珠三角办的多为来料加工企业,直接以港澳为跳板走向国际市场;江苏开始是内销,新加坡工业园区和昆山台资产业园区建立之后,国内国外两大市场并重;福建由于侨资的关系,不少产品面向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浙江起初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在加入世贸后逐渐向国际市场拓展。 所以,从经济发展的主体、资金来源或者说积累渠道,还有产品的市场这三个方面,沿海四省走出了各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橙柿互动:我们知道,即便改革开放之后,浙江经济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您印象当中有哪几次重要危机,是怎样化解的? 史晋川:关乎浙江民营经济命运的第一个危机是1982年的温州“八大王”事件,当时全国开展“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温州乐清柳市镇8个靠经营螺丝、矿灯、线圈、小五金等商品先富起来的个体私营主被当作典型,以“投机倒把罪”被判刑或通缉。如果不是1984年时任温州市委书记袁芳烈推动平反,刚刚兴起的个体私营经济很可能就此夭折。 南存辉曾经回忆,他就是看到“八大王”平反消息后才下定决心创办“乐清县求精开关厂”的,后来发展成为正泰集团。 与“八大王”平反同一年发生在温州乐清柳市镇的低压电器行业整顿事件,还有1987年8月杭州武林广场火烧5000双劣质温州皮鞋,都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怎么对待率先发展起来的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第二个危机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东南亚经济结构相似的浙江碰到转型升级难题,到底怎么转?有人建议学韩日,从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转向重化工业。最后,浙江不同的地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转型发展之路。宁波舟山搞石化航运和先进制造业,杭州从传统制造业跳出来,进入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由此起步。 第三个危机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当年浙江GDP为21400亿元,出口依存度超过50%,金融海啸给浙江外贸当头一棒。出口受阻,消费和投资也受到影响,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急剧降速。 浙江的民营企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积极创新,一边更新设备、改善工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一边开拓更大的海外市场,克服了种种困难,转危为机,使得区域经济发展依然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橙柿互动:那么您认为在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标志性事件和企业家代表呢? 史晋川: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和企业家有很多,但我个人印象比较深刻有: 第一是温州民营企业家群体,这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探路者。 第二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兴起和发展,这是浙江市场蓬勃发展的代表。 第三是鲁冠球所代表的浙江农村工业化中的乡镇企业,步鑫生、宗庆后所代表的城市改革后的民营企业发展。 第四是马云为代表的新世纪新一代浙商,阿里巴巴所代表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产业发展。 第五是李书福吉利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走出去海外并购及国际化经营。 橙柿互动:当前经济面临不少新的挑战,内外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您认为浙江经济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该如何应对? 史晋川:前几天在莫干山参加纪念莫干山会议40周年活动,我在大会发言说,现在的情况,要求我们拿出当年改革开放的勇气来,政府致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得企业家能够打消顾虑,提升预期,恢复信心,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常有人问我,你觉得现在民营企业应该怎么办?坦率地讲,经济学家并不比民营企业家聪明,对市场的敏感性、对产业发展的趋势,但凡你能想到的,企业家早就想到了。所以,我一直不赞同经济学家去给企业家开药方,但经济学家要为民营企业家发声。 我们也要鼓励民营企业家大胆发声,以前很多人反感“王校长”“董大姐”讲话刷屏,现在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了。如果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对本行业发展的技术前沿、产业的发展趋势、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说话,这肯定不是一个好事情。所以,去年以来我一直在呼吁,要鼓励民营企业家发声,探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宏观政策、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议题。此外,要在法律上淡化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地位和作用的表述差异,强化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 目前,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些积极的宏观政策来引导和支持,短期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很重要,中长期重点要改善民营经济的营商环境,同时还要借助科学进步和技术提升来增强民营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