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篇文章”,西湖区形成了城市民族工作的“西湖经验”

怀抱人才,转塘获得国家级荣誉

2024-09-30

各民族代表在转塘石榴籽家园欢聚 转塘街道供图

民族团结看杭州

杭州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历史底蕴深厚,人文古迹众多,不断涵养了开放包容的精神品格。

站在新时代的路口,杭州以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城市之窗为契机,全域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市、区)创建,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典型案例和模范代表。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全城,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结出累累硕果。

今天起,杭州市委统战部、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联合都市快报推出“民族团结看杭州”系列报道,用笔和镜头,带大家走进全市各地的民族团结大花园。

记者 凌姝文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中国是茶的故乡,杭州亦有“茶都十景”。

西湖区转塘街道的“长埭吐翠”,便是十景之一,1496亩茶园如同巨龙盘山,200多位驻村艺术家如虎添翼,仅去年一年,就吸引游客504.13万人次。

西湖区凭借着龙井茶主产地之一的地缘特色,以茶文化为纽带,“编织”了一幅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画卷。

茶香袅袅、智囊多多

转塘成为“多边形战士”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转塘街道就像一位“多边形战士”。

杭州市民族团结进步体验馆,一个馆就是一个窗口,方便外来游客一站式了解杭州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致力时代繁荣发展的风貌;一个馆还是一个客厅,是全市各族各界人士交往交流交融的场所。

转塘街道还发散出了多维度“触手”,紧紧抓牢民族团结工作。

多年前,大学刚毕业的小刘做客上城埭村,只是因为在村头多看了一眼,与淳朴的村民唠了会儿家常,品了一杯唇齿回甘的茶,就萌生了“留下来”的念头,成为一名驻村艺术家。

转塘的茶香留住了一个艺术大脑,许多民族团结生动的故事也从一片茶叶说起。

从小住在茶乡的鲁华芳,长大后创办了转塘石榴籽家园,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她说,“茶有三次生命”,无论是本地外地游客,还是世界各国友人,都有机会在石榴籽家园体验采茶、制茶、泡茶,体验茶的生命进程,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高校资源,是转塘开展民族工作的另一张招牌。

杭州城西的艺术高校集中在转塘。转塘首创“艺术村长”聘任制度,聘任以中国美术学院等知名高校专家为主体的村长8名,带动陶艺、服饰、雕塑等一批文创产业发展,推动各民族艺术交流,激活民族地区美丽经济;浙江音乐学院研究各民族的歌、各民族的舞,带着师生走出转塘,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唱响两地民族团结、山海情深的动人乐章……

建平台、优队伍、强活动

西湖区做好“三篇文章”

两年前,西湖区作为全省唯一的代表,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交流视频会议上发言。两年过去,西湖区形成了怎样的城市民族工作新经验?

“建平台、优队伍、强活动,西湖区主要做好‘三篇文章’。”西湖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

1.建平台

位于转塘的杭州市民族团结进步体验馆,接待了省内外参观考察团60余批次2000余人,全区11个镇街都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石榴红家园”。而“石榴籽数字家园”,可以一站式服务各族群众。

2.优队伍

西湖区11个镇街的工作专班,成立了10个发力城市民族工作的基层党组织;面向辖区的各族群众,主动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援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多样化服务;联合高校,既组建民族工作智囊团,又成立“杭城美”志愿服务队。

3.强活动

除了常态化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西湖区还结合茶文化、艺术文创等特色资源开展茶艺交流、绘画班、读书会、国学讲堂等公益活动惠及3000余人次;开授民族团结西湖故事主题培训教育200余场次。

播撒粒粒石榴籽,绽放民族团结花,西湖区在加快助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城市之窗的道路上,让人们看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