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大学生每天吃路边摊,患胃癌 20多岁女子长期熬夜做实验,突聋

面对越来越年轻化的疾病谱,我们能做些什么?

2024-09-26

倪海峰主任医师为小患者做检查(医院供图)

吴稚冰主任查房时检查患者情况(医院供图)

记者 吴双 通讯员 陈雨虹 吴婧 郭俊

我们通常听到肿瘤就将其与癌症画等号,事实上并非如此。浙江医院肿瘤科、放疗科主任吴稚冰主任医师表示,肿瘤主要可以分为三类:肉瘤、白血病及癌症。其中,癌症的比例是最高的。

相关科学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与人体的衰老有直接关联。随着人体的衰老,不能及时清除产生的异型细胞,长此以往,再加上免疫力下降,这种细胞可能会出现免疫逃逸、不断增殖而转变为癌细胞。

20岁患胃癌、21岁患肠癌

患者越年轻,治疗效果反而越差

吴稚冰主任提到,从临床接诊的患者来看,肿瘤患者并不都是老年人,近年来年轻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前段时间接连接到年轻癌症患者:一个20岁的胃癌患者,是个才上大学的学生;还有个21岁的肠癌患者,也是大学还没毕业。”

为何年轻癌症患者增加?吴稚冰说,很多年轻人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太年轻,不可能得癌症,早期出现症状时,都没有往这个方向想,从而延误了病情。“那个20岁的胃癌患者直到呕血了才来看,检查后发现胃癌已经转移到肝、肺,治疗效果就很差。”

吴主任表示,年轻的癌症患者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极度不自律,仗着年轻肆意挥霍,饮食不节制、吸烟、喝酒加上熬夜。那个胃癌患者上大学后就每天吃外卖、路边摊,甚至都没有吃过几顿食堂。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患者越年轻,治疗效果反而越差。这是因为年轻人容易忽视、就医容易误诊,年轻患者更易焦虑、不配合治疗,加上代谢较旺盛,肿瘤晚期占比高。这也为年轻朋友们敲响了警钟,一定要爱惜身体,从年轻时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有节制,戒烟限酒,保持运动和良好的睡眠。

78岁奶奶腹部肿得像青蛙

精准评估,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当然,肿瘤患者还是以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这一年龄段占全部肿瘤病人的70%。对医生来说,精准评估癌症患者的治疗方案很重要。

不同个体对放、化疗的承受能力有所差异,因此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也大相径庭。“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尤其针对老年患者。”吴主任表示,通过制订最符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能够最高效地完成治疗、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

吴主任提到了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患者,78岁的韩奶奶。“奶奶是知识分子,对自己晚年的生活质量要求较高。去年腹部开始鼓起,出现食水难进的情况,去医院看了才发现是卵巢癌,已经出现了癌性腹腔积水。”

吴主任说,韩奶奶基础体质尚可,当地医院建议她直接手术,但是奶奶觉得自己一把年纪了,十分抗拒,因此直接拒绝了医院的手术提议。眼看着腹中的积水越来越多,韩奶奶的肚子像青蛙一样鼓起,严重影响到了她的生活。放水也不是个好办法,因为积液会越放越多。

在亲友介绍下,韩奶奶找到吴主任。“她刚来的时候我印象很深,腹部的积水实在太厉害,一定要马上处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吴主任立刻为韩奶奶做了详细评估,再通过PET CT确认了其他部位没有发生转移,转移部位只在腹腔内,因血管破裂出现了腹腔积水。

用新兴疗法带来新希望

这种疗法尤其适合这几类患者

吴主任和团队通过详细讨论,决定为韩奶奶采用一种新兴疗法:腹腔热灌注化疗。这种治疗方式是将化疗药物加热至43℃,然后在B超引导下通过腹腔插管将药物注入体内。这一治疗方式最大的优势是利用癌细胞和正常组织对温度的耐受差来发挥治疗作用。癌细胞在超过40℃的环境中会发生严重热损伤,且后续难以修复;对人体来说这个温度却能够很快恢复。

2个半月过去,韩奶奶做了4-5个疗程腹腔热灌注化疗,出现了明显好转。下一步,吴主任给韩奶奶开出了靶向药物,韩奶奶回到老家静养。至今,已过去一年多,完成韩奶奶不开刀心愿的同时,也控制住了病情。

“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优势在于低毒、微创、高效,副作用较小,开始治疗后不会出现恶心、呕吐、掉发,尤其适合老年患者以及胃癌、肠癌、卵巢癌等腹腔肿瘤患者。”吴主任提到,腹腔热灌注化疗虽是近几年较为新兴的疗法,浙江医院每年为270多例患者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已有丰富经验。浙江医院又是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在热疗等物理肿瘤治疗水平上位列全省前茅。

20多岁女子熬夜做实验

导致突发性耳聋

浙江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倪海峰主任医师提到,年轻患者出现耳鸣甚至突发性耳聋的不在少数。病毒感染原因之外,大多数年轻患者出现突发性耳聋是工作和学习压力大、长期处于焦虑状态、长期熬夜所致。

20多岁的小张在杭州某知名大学从事科研工作,性格力求完美,每每实验失败她都会熬夜重做。长此以往,她感觉在夜深人静之际,耳朵里出现持续不断的“嗡嗡”声,刚开始她也没当回事,后来发现听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直到有一天感觉耳朵突然堵住了,所有声音像被隔绝在外。

小张赶紧在家人陪同下急匆匆赶来浙江医院寻求倪海峰主任的帮助。倪海峰主任为其做了耳内镜、纯音电测听等检查,确认她出现了突发性耳聋。“因为她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又大,身体的免疫力大幅下降,耳内的微血管痉挛缺血导致听觉毛细胞损伤,出现了突聋。”

倪海峰主任提到,像小张这样的年轻患者出现突聋后不必太过担忧,通过避免过度劳累、多加休息再辅之激素、改善血管微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如果出现重度听力损伤、提示血管可能栓塞,听力康复就不太乐观了。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尽早溶栓治疗得到改善,也有患者可能因病情进展过快难以恢复。倪主任之前就遇到过一位20多岁的患者出现血管栓塞、病程进展很快,预后较差,听力最后没能恢复。因此,一旦发现听力下降,应尽早就医。

误当鼻炎治疗

吃了半年中药不见好转

一查竟是鼻咽癌

30多岁的李女士有七八年的鼻炎病史,每到换季她的病症表现就加重。每次李女士出现鼻塞、打喷嚏、鼻痒的情况,都认为自己鼻炎发作了,吃一段时间中药就能有所好转。

没想到今年年初的这次鼻炎症状一直持续且用药后始终不见好转,甚至还进展到难以入睡的地步,李女士难以忍受,找到倪海峰主任看诊。“医生,我吃了半年多的中药也没见好转,现在鼻塞很严重,家里人还说我口臭得厉害,因为鼻塞晚上连觉都睡不了,我到底是怎么了?”

倪主任通过鼻内镜检查发现鼻咽部肿块占位,结合患者症状,心中有了一个猜测:李女士很可能得了鼻咽癌。通过活检送病理检查,确认是鼻咽癌,且属中晚期。

回溯病因,李女士此前的EB病毒检测阳性,且滴度大于1∶40,已提示她属于鼻咽癌高风险人群。由于她一直以为自己的病症表现是鼻炎,在当地医院也一直按鼻炎治疗,没有做详细检查及时发现病灶。

倪海峰主任表示,中国每年约有超过6万例新诊断的鼻咽癌。鼻咽癌发病原因包括E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部分不良生活习惯如大量吸烟、食用腌制食品等也可能诱发该病。

尽量少戴耳机

出现这个表现一定要尽早就医

倪海峰主任尤其擅长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及各类鼻腔鼻窦肿瘤的诊治。他提醒,鼻咽癌有很多提醒信号:出现回吸性涕中带血、鼻塞间歇性加重、耳鸣、耳朵一侧听力下降、淋巴结不明原因肿大且无痛感,一定要引起重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在易感期出现EB病毒阳性,且滴度大于1∶40,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确认是否有鼻咽癌的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要重视对耳朵的保护。它出现异常的表现可能是我们身体出现问题的一盏警示灯。”倪海峰主任说,除了注意不要过度劳累之外,现在的年轻人还要注意最好不要长期戴耳机听音乐,尤其不能戴着耳机睡觉,声音直接传导到耳内,长此以往会造成高频听力的下降、耳鸣等症状。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不可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当耳朵出现刺痛感、麻木感、堵塞感、间歇性耳鸣等症状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