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山区学校,屡屡斩获国家和省级科学大奖

浙江武义壶山小学科学教育怎样“玩”出新名堂

2024-09-26

记者 杨法礼 通讯员 陈晓斌 徐桂梅

近期,金华市武义县壶山小学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学校。近些年,壶山小学科学教育的成果丰硕,先后获评了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动优秀活动基地、中国少年科学院的科普基地、全国创·造大赛教育基地,浙江省首批创新教育试点学校,科研成果《科幻·设计·制作校本课程建设研究》曾获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批批科技小达人在这个山区学校不断涌现:李罕的《简易农村山体滑坡报警器》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叶枳含荣获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发明一等奖,并成功申请专利2项,同时获评“优秀科学玩家”称号;徐麒钧、郑杰文、张艺原赴京参加全国小院士评比活动,相应成为小院士、预备小院士、小研究员,开创武义纪录;徐意涵、富应钰泽获得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总决赛全国一等奖;“壶小”学子先后获得国家专利证书12项……

一所欠发达地区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成果为什么如此闪耀?近日,记者来到该校,揭秘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壶山小学大科学教育的实践之路。

两翼构建

确保人才选拔和课程教学全覆盖

首先,该校以课程为抓手。设置“1+N”科学教育课程,实现全员“科普”。同时积极整体构建“大科学教育”导向发展的“1+N”科学教育课程体系,“1”指面向中小学生的国家必修课程,“N”指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社团活动、课后服务和课外实践等,强化学段有机衔接,培养中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该校还设立少年工程院,助力“科探”人才培养。少年工程院以培养“像科学家一样缜密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充分利用“院士1课堂”,五级创新课,校外学习场三个维度,着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让青少年在科学家身边成长。学校实行“科技小达人”“科技精英”“科技小院士” 三级评级体系,小院士每年进行增选,现有在校小院士57人,终身荣誉小院士15人。

三类课堂

推进科学教育的实效与发展

打破“坐着不动的课堂”,推进探究式课堂教学变革。该校开设了项目式科学探究实践路径:“挑战性任务创设——主题式内容设计——学生深度参与——修正完善解决方案——收集和获取证据——验证方案并得出结论”,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建立“浸润式阅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该校设有专门的科学智慧墙,开设科普长廊阅读天地,每周开设科普校园广播。

打造“行走的科学课堂”,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抓住重大时事,及时有效开展科普教育。

四种合作

拓宽和整合科学教育各项资源

对话科学家,积极开展科学家进校园系列讲座。壶山小学与高新企业、高校院所、科技场馆合作,为学生打造沉浸式“学习场”,如与供电公司创办“电宜家青少年科技创新班”,联合寿仙谷药业开展“智慧中药”项目化学习等。张厚英、陶建中、原魁、朱林崎等一批科学家都曾走入壶山小学开展科普讲座。

组建科创社团,大力推进科学DIY课程。学校开设了航天科技、3D打印、极客晨星编程、脑控机器人、图灵编程班(C++)、PEPPER机器人、创客培训班、科技创新班等课程,这些课程成为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基础。

社企场馆融浸,构建科学教育实践圈。学校联合社区、青少年宫、科技馆开展“流动科学馆”“创意科技展”“飞向太空”等活动。校内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化实践等方式进行多元化、深层次的科学实践。

参与科普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高端的科普竞赛活动,让学校科学教育走向高端。

武义县壶山小学地处山区县,与其他发达地区学校相比,科学教育硬件与师资不算丰富,资源条件先天不足。但壶山小学一直秉承“开八婺风气之先”的办学精神,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抓手,走出了壶山小学大科学教育的实践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