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神秘摩崖石刻“天书”破译:

外藩进贡的大象犀牛 一路北上走水路经过杭州……

2024-09-24

石刻在兰江边的峭壁上

石刻文字原本模糊不清

姜老师架梯子爬上去清洗干净

宫廷画中的大象仪仗队

记者 程潇龙

杭州建德兰江边的峭壁上,有一方神秘的摩崖石刻,如同“天书”,从未有人看懂过。

9月16日下午,杭州摩崖石刻爱好者姜建清独自一人携带梯子,来到兰江边,攀上峭壁,找到并拍下摩崖石刻文字,又和几位石刻爱好者破译了上面的内容,有了新奇发现。

棋坪山这块摩崖石刻 记载了什么神秘往事?

建德大洋镇有一处“棋坪山石刻”,一堵高大的摩崖,矗立在开阔的兰江边,上书“石壁”两个大字。

县志记载,这是明代刘伯温所书,但没有落款佐证。有史料称,元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命李文忠为帐前总制亲兵指挥使驻守严州城。一日,刘伯温和李文忠乘船顺兰江而下,见江边有座棋坪山,悬崖陡 峭似壁,欣然题写“石壁”二字。李文忠命人刻石,从此棋坪山的峭壁上,留下了“石壁”两个大字。虽历经数百年,字迹犹存,石壁下还有一个以此命名的山村。

姜建清告诉橙柿互动记者:“我们喜欢摩崖石刻,是沉迷于探访和解谜的快乐,偶尔有些新发现,确实很令人兴奋。”

他说,在查询“石壁”资料的时候,偶然发现建德文联的叶欣老师在《严州金石》这本书里说:除了“石壁”二字之外,附近还有元代的摩崖石刻。但石刻内容只能辨认出几个字,从来没人读懂过全文。

这方摩崖石刻究竟记载了什么神秘内容?

9月16日,姜老师根据这条线索,独自前往现场辨认这处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的高度有两三米,完全被苔藓覆盖,看不清任何内容。

姜老师架起梯子爬上去,用水和刷子把石壁清洗干净,一番劳作,石刻文字慢慢显露出来。

姜老师说,他努力辨认,花了半个多小时,大概认出了五分之四的字,还有五分之一风化太严重,不好辨认,全文无法全读通。他拍了很多细节照片,回去后把照片分享给几位金石爱好者一起辨认,大家对着照片反复讨论推敲。

最后,杭州西湖摩崖题刻研究与发现者奚珣强老师,辨认出了几个很关键的字。比如犀牛的“犀”字,姜老师一开始认成了“屋”……全文的意思终于读通了。

外藩纳贡的大象犀牛

经过杭州一路北上

这方摩崖石刻的内容故事,和元代的外藩纳贡相关。

姜老师介绍:摩崖上的石刻,是相互独立的两方题刻,均就石而镌。左边一方为“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楷书竖排,下有莲花底座,左侧有款云“壬午年吉旦,信士蔡□政立”,年代不详。右边一方为题记,楷书,字径约6厘米,文字是:“至元庚辰岁仲秋,郡人/建德县尉王济同柳千/户、邓总把、监修阔阔,迎接/占城国/进奉犀牛、玉象经过,记耳。”

大意是建德地方官员(县尉为文官,千户和总把是武官)迎接占城国(其地今属越南)贡物过境,贡物有犀牛和大象。

向朝廷进贡大象的历史,可追溯至西汉。当时的大象、犀牛可是珍稀动物,要从国外“进口”。

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喜欢乘坐象舆,这样显得十分霸气,于是就热衷让藩国进贡大象。

学者武晓丽在《元朝“象舆”与“贡象”述略》一文中有详细统计:1270-1339年,12个区域至少向元朝贡象115头。

同时可以看出,元世祖和元成宗两朝是入贡大象最多的时期。

元世祖忽必烈以武力征服了各方,使其来朝称臣纳贡,小国惧其武力,不得不从万里之遥的地方把大象运到大都。

占城国位于东南亚,历史悠久,与古代中国之间可以看作是以朝贡和贸易为主的宗藩关系。占城国向元廷进贡大象和犀牛,在《元史》中多有记载,最早的是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六月甲辰,《元史》卷十:“占城、马八儿诸国遣使,以珍物及象、犀各一来献。”

仅过了一年,占城国又来进献了。据《元史》卷十一·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八月下载:“戊寅,占城、马八儿国皆遣使奉表称臣,贡宝物、犀、象。”

根据以上记载,姜老师推定:摩崖石刻中的“至元庚辰”乃是前至元十七年(1280),而不是后至元六年(1340)。“仲秋”正是八月,这和《元史》的记载完全吻合,此时距离南宋彻底灭亡时间不长。

摩崖石刻所处的位置,就在兰江边,江水流淌到几公里外,自南向北汇入富春江。

那么,占城国进贡犀牛和大象这种庞然大物,走的应该是水路,经过杭州一路向北。地方官员要专门前来迎接,可见接待外藩进贡是一件庄重的政治任务。

姜老师认为,此类摩崖石刻题材十分新颖,在浙江境内极为罕见。

奚珣强告诉橙柿互动记者,传统文献中,元朝时外藩向元大都进贡大象、犀牛等史料,并不稀见。但将事迹刻于进贡路线的摩崖石刻上,就目前所知,恐怕是全国唯一。这对于研究中外交流史、交通史等,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建德文旅和史志部门,对这次新发现都给予了极大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