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亚洲单体最大屠宰厂 却扛不过“猪周期”?

“浙江猪王”主动推进预重整

2024-08-30

直通浙股

记者 薛永军

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邦食品)日前公告:公司于8月27日收到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通知书,被指定进行预重整。指定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浙江和义观达律师事务所、北京大成(宁波)律师事务所联合担任公司预重整管理人。

和正邦、傲农被债权人申请重整不同,天邦食品是主动要求预重整。8月6日,天邦食品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备重整价值为由,向宁波中院递交预重整申请。随后,宁波中院审查后认为天邦食品符合预重整条件,决定对其进行预重整,预重整时间为六个月。

“猪巨头”

主营业务大额亏损

据其官网介绍,天邦食品前身为余姚天邦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于1996年在宁波市余姚注册成立,创始人为张邦辉和吴天星。先后涉足水产饲料、猪饲料、动物疫苗、种猪育种、生猪养殖、屠宰分割、食品深加工等领域。2007年,天邦食品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13年12月,天邦食品并购艾格菲实业中国资产,正式进入现代化与规模化养猪行业。2016年,又将生猪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增加了猪肉销售业务。其旗下拾分味道(临泉)食品有限公司是亚洲单体最大、工艺和设备先进、智能化程度高的屠宰加工厂。

天邦食品坦承,近三年生猪养殖市场价格较低,且时有非洲猪瘟疫病扰动,公司主营业务存在大额亏损,偿债压力持续增加。

据公开财报,2021年、2022年、2023年天邦食品分别实现营业总收入105.07亿元、95.71亿元、102.32亿元,归属净利润分别为-44.62亿元、4.90亿元、-28.83亿元。

天邦食品在《关于拟向法院申请重整及预重整的公告》中称,公司已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综合考虑公司所处行业关系国计民生,深耕生猪养殖和食品业务多年,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精细化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拥有市场份额、市场声誉和品牌影响力,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和完整的产业布局,具备重整价值。

8月29日晚间,天邦发布2024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18亿元,同比减少8.84%,实现归母净利润8.4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为亏损12.5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81亿元,上年同期为-13.00亿元,同比亏损幅度收窄。

截至2024年6月末,天邦总负债113.36亿元,负债率78.4%。与年初相比,公司总负债已降低35.77亿元,负债率降低8.3个百分点。

2022年以来,天邦食品连续三次转让核心资产——史记生物股份,前两次转让产生投资收益合计26亿多元,后一次转让标的价值1亿多元,主要用以抵债。

出让史记生物,天邦痛失种猪业务。这些资金入账,一定程度上解了天邦的燃眉之急,但对于其上百亿到期债务而言仅是杯水车薪。

生猪养殖业

经历“史上最长亏损期”

自2022年四季度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低迷。2023年,国内生猪产能持续居高不下,全年猪肉产量达到5794万吨,比上年增长4.6%,创下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业界普遍认为,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史上最长亏损期”。

持续低迷的猪价,使生猪养殖企业大幅亏损。财报显示,行业头部企业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在2023年均出现较大幅度亏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三家企业合计亏损超150亿元;就连今年一季度,这三家龙头猪企业也共计净亏损55.49亿元。

对于天邦的重整,业内人士称,公司旗下的优质资产大概率还是可以在产业中存续下去,因为天邦食品确实具备较强的重整价值。

业内人士分析称,尽管近期猪价有所回暖,但多数企业仍未实质性盈利,现金流持续紧张。只有真正出清产能,生猪市场才能摆脱供需过剩的局面,猪周期才能迎来反转, 进入上行通道。

名词解释:“预重整”是指在重整程序启动前,主要债权人、出资人、债务人、重整投资人等主体在人民法院主导下通过协商谈判,预先就重组关键条款达成共识,参照《企业破产法》第81条规定的主要内容制订预重整方案,并取得一定比例利害关系人同意的程序。相较于破产重整程序,预重整更加灵活、成本更低、对困难企业影响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