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区唯一一座有南宋题记的石拱桥

2024-06-23

一位老人在忠义桥上吹笛子 记者 宋赟 摄

留下 记者 夏阳 摄

留下老街 记者 夏阳 摄

忠义桥 记者 宋赟 摄

留下河边,每隔十来米就有下水的台阶。记者 夏阳 摄

忠义桥 记者 宋赟 摄

上接B01版

“西溪且留下”究竟留下什么?

不少人第一次听说“留下”,可能还是在冯小刚的电影《非诚勿扰》里。

犹记得当年的葛优,戴着黑色墨镜坐在游船里,优哉游哉听着售楼小姐推销西溪的楼盘:“宋朝有个皇帝,逃亡经过这里,迷上了西溪,想把行宫也建在西溪,后来由于经费不够,不得已放弃了这一打算,在临走之前依依不舍,说了一句‘西溪,且留下’。”此时,葛优不禁一脸得意地插科打诨道:“宋高宗老赵当年想留下,可是他没钱,只能留下一句话,我可是带着钱来的,留下的可就是人生了……”

关于“西溪且留下”这段历史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以在明代田汝成写的《西湖游览志》找到出处:“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俗称留下。相传宋高宗初至杭时,以其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为名。”

后来,明代洪瞻祖所写的《西溪志》里也有提到,不过去掉了“相传”,“宋建炎三年七月(公元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筑行宫于凤凰山,仍钱氏之旧也。始进西溪之图,帝览之曰:‘且留下’。故溪有‘留下’之名。”

《非诚勿扰》里售楼小姐的介绍虽然直白,还真的是说中了重点,宋高宗赵构当年一眼相中西溪山清水秀,觉得是个建行宫的风水宝地,但鉴于当时的政治形势与有限的财政力量,钱袋空空实在无力大兴土木,终是选择将凤凰山麓的州衙扩建为行宫,但自己又万分舍不得美丽的西溪,只能遗憾地说“且留下”,等有钱了再建!

说来也巧了,在留下一带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里,忠义桥也和宋高宗有关。相传,当年赵构被一路金兵追杀,狼狈逃到此地,幸运遇到了一户林姓人家,助其逃脱。任务失败的金兵,一怒之下就把林氏五兄弟全部杀害了。后来,赵构感念救命之恩,就封了林氏兄弟为土谷神,还建了五方土谷庙供周边居民祭祀。再后来,有一位叫孙侯的人,就在此地修了一座桥,桥的名字,自然就取为“忠义”。

溪市三桥,唯“忠义”最巨

忠义桥,大概就在杭州城西二十里的位置,旧时可以坐着小船,从京杭大运河出发,沿着水路一直向西,从留下河的埠头上岸。现在嘛,搭乘地铁三号线到留下站,从D口出去,走上10分钟就是了。

去往忠义桥的路上,还会经过一条青石板铺就的留下老街。这里曾经是西溪最热闹与繁华的地方,“一水穿镇、两岸临屋、三桥横卧”,形容的就是此地。

时移势易,如今的这条老街十分清静,完全不同于清河坊的繁华,也不同于小河直街的喧闹,临街的商铺似乎都在休整中,大门紧闭,一路可以说得上沉寂,鸟鸣声倒是不绝于耳,令人有一种仿佛穿越时空的感觉。走上几步还能时不时偶遇可一人环抱的香樟树,棵棵长得枝繁叶茂,任外面艳阳高照,依然坚守老街里的一片清凉。

几缕阳光从重叠的树叶缝里漏出来,照在青石板上,更显幽静。

留下老街并不长,据《杭州市地名志》载:“南起申明亭,北至留下医院,长600米,宽5米。街沿溪而建,纵横留下镇,为古西溪的老街。”

所以无论从老街的哪头开始走,都不用走多远,就能见到传说中的忠义桥——一座如同教科书上描写的单孔圆弧形石拱桥,就东西向横卧在留下河之上。

旧时,这座桥曾被当地人简单地称为“大桥”,直到1981年,当时在留下镇搞地名普查的沈雍方和其同事,在明代释大善的《西溪百咏》找到了出处,才给正了名:“溪市三桥,唯此最巨,居中虹起,石色光莹,宋孙侯所建也。兄弟恺笃,故名忠义。”

当然,这座忠义大桥在今人看来,多半只能算小桥一座。据《杭州古桥》测量,忠义桥长度为15.2米,拱高1.6米,净跨3.65米。

桥虽不大,但胜在构造精巧。正如《西溪百咏》所描述的“盖良工巧心,故与众桥异”那样,拱券以分节并列式砌置,由7块长方形拱腹板组成一个轻巧的拱形结构,拱脚处的券石与桥台临水的襟边以榫卯相连,支撑拱脚的桥台水下基础,而砌成向两岸升高的斜面,还有效阻止了拱券的变形外移。

忠义桥珍贵之处,还不单在于桥本身,更在于桥身上的石刻文字。

1984年杭州市文物普查时,从河里架起三部梯子上到忠义桥桥墩处,竟在藤蔓丛中发现桥洞上方东西侧居中的拱板上还留有清晰的石刻文字。东侧拱板上题:“泓因恭为祝延圣寿无疆,文武百寮增崇祝釐,风调雨顺,谷果丰登,永息兵戈,万民乐业。”西侧拱板上则题:“福禄奉为舍钱米,施主报答。四恩三有,各祈如意。嘉定戊寅四月,禄(缺)白都幹缘僧同幹道友等。”题记还饰边框,上覆荷叶,下为托莲。

“嘉定戊寅”即南宋的嘉定十一年,公元1218年,迄今800多年的历史真的不是虚数。

这也让忠义桥成为杭州城区唯一一座有南宋题记的石拱桥。

下转B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