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修订版《西湖十景》

王旭烽写给杭州的十封情书

2024-06-22

记者 潘卓盈

西湖之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山水相映、风光旖旎,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千百年来,西湖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驻足吟咏,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故事。从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到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西湖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成为了杭州人民心中的骄傲。

6月24日,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的《西湖十景》新书将在“杭州西湖日”首发。这是她写给杭州的十封情书。王旭烽以她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将西湖十景的韵味和故事娓娓道来。在书中,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西湖的自然美景和人文底蕴,更可以感受到王旭烽老师对西湖深厚的情感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1995年,我在浙江省文联工作,地点离西湖断桥很近。闻说断桥要断,赶去看时发现人群多挤在桥边担心,就想:断桥若真断了,许仙和白娘子怎么相会呢?因此触发了‘西湖十景’第一部小说《断桥残雪》的创作动机。以后一年一部中篇,在双月刊文学杂志上发表,七部以后,开始两年一部,十三年后终于全部完成。”王旭烽谈到这部丛书创作的缘起,“这十部小说是十个爱情故事,红男绿女,芳魂缭绕——《白蛇传》《梁祝》《李慧娘》,本来在西湖边发生的故事几乎就都是关于爱情的;其次,我企图在每部小说背后呈现一个杭州的文化符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文载体,比如荷花、古琴、金鱼、经卷、景观、花叶、印刻、书法、美术、工艺、戏剧等。最后,仅仅有文化事象不行,还要有哲理思考。比如《断桥残雪》里有关等待的意义;《平湖秋月》中当代社会精神与物质世界的审美对立等等,它们通过十景中的意境一一传递。比如《三潭印月》,只有当你看出圆月是一滴饱满的、金黄色的、温暖的眼泪时,你的西湖边的人性解读方告开始。”

《西湖十景》丛书是王旭烽的中篇小说系列,由《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十部中篇小说组成。王旭烽从历史上的“西湖十景”出发,将地道的杭州生活、鲜活的民间传说、数十载的城市变迁融入扣人心弦的故事之中,打造了一个文学的、文化的西湖。

比如《花港观鱼》中,女主角那欢是从贫民窟出来的女孩。她虽跛足,但风情万种,那种极具破坏性的美让所有人都为之着迷。她喜欢用大茶杯养五花龙睛,想要通过办金鱼博览会改变命运,但命运总将她引向不可知的地方……《三潭印月》小说从追踪一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展开,牵扯出了罗哲修、斯维洛夫以及杨彼得三人间复杂而波折的关系,以及在动荡年代中,这一关系对罗哲修及其家庭与后代产生的影响。时过境迁,美好与伤害已成过去,唯有荡漾的湖水与天空高悬的圆月,见证着穗庐边的悠悠往事……

又比如《南屏晚钟》,以“西湖十景”为背景创作的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与信任和背叛有关的故事。主人公紫鸽未曾想过,稀松平常的生活会因为卷入“真假雷峰塔经卷”分崩离析,而本该惺惺相惜的爱人也有刻意隐瞒的秘密。为何人类会选择隐藏与欺骗,她只能带着问题等待傍晚准时敲响的钟声。

《西湖十景》展现了杭州的不同面相,它们之中,有轰然倒塌的古塔,摇曳湖面之上的亭亭新荷;有怀抱奋斗梦想却不断受挫的跛足女青年,断桥边痴痴等待的白发老人;也有悠扬的浙派古琴,镌刻砖石之上的条条经文……文学故事、文化事象、人文哲思,小说背后,是看不厌的西湖,读不尽的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