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半年迁延不愈,中药治疗一周后不咳了 肺癌术后咳喘不断,吃了中药后症状消失

伤寒十代传人、卢氏肺科卢柏林中医师: 30余年钻研中医肺病 中西医结合手法改善肺部微循环,一周见效

2024-06-19

记者 林琳

第一次来凤起路上的良济和国医馆时,62岁的于阿姨坐在诊室外,隔一会儿就是一阵剧烈的咳嗽,一咳起来就止不住,脸都涨红了。

她是听朋友推荐,特地从郊区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找卢柏林中医师的。“听说卢医生开的药,吃一个星期肯定见效,我朋友也是老毛病了,在这儿看过之后好多了。”

卢柏林中医师,师承川东邓氏伤寒流派第九代传人邓家政先生、山东经典经方倡立人许家栋先生,是伤寒十代传人,研用《帝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30余年,也是杭州卢氏帝经医学运气经方疗法倡立人,在急慢性肺科病、结节病、肿瘤的治疗方面独树一帜。

“卢氏肺科的治疗重在消症杀毒、通瘀启闭、排毒散结、扶正固本,通过中西医结合手法改善肺部微循环。”卢柏林医生说,对于病症的整体把握和全面调理,不仅能够让患者快速减轻和缓解症状,还能从整体上增强体质。

反复咳嗽半年吃药一周就好了

止咳的关键在于“疏导”

于阿姨半年前受寒感冒,感冒痊愈后,咳嗽却一直没好,每次都要咳很久,咳得面红胸痛,有一种“喘不上气”的感觉。

“各种止咳药换着喝,都不晓得喝掉多少瓶了,中药也吃过,但是咳嗽始终没好过,特别是到了晚上,半夜咳起来睡都睡不着了。”病情迁延半年,于阿姨人瘦了一圈,她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什么“绝症”。

卢柏林医生说,像于阿姨这种情况,是外感风寒后郁热虚火、耗伤精液,导致气阴两虚引起的咳嗽,喉咙里总有一口痰堵在那里,表现的症状也就是典型的西医学所说的气道高反,在受到冷热之气、花粉和烟雾等过敏原诱导下反复发作,在治疗上非常棘手。止咳不是目的,而是要让深部的痰栓稀释排出,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关键在于疏导。

当气道的瘀阻清除后高反症状很快解除,从而避免见咳止咳治标不治本。气道通畅后就有了正常免疫力,之前的所谓冷热之气和花粉等过敏原就不会诱发咳嗽。

于阿姨吃了一周宣肺化痰的中药,感觉到痰液明显松软,持续、痉挛性的咳嗽也没有了,“晚上总算能睡安稳觉了。”

卢氏肺科提倡首诊有效理念,一般来说,急性咳嗽3天会有明显好转,像于阿姨这样的慢性咳嗽一周左右会有改善,症状缓解后,要再吃1-2周的中药巩固,排痰务净,提高免疫力,也能够减少后续感冒发生的频率。

慢阻肺血氧不稳定离不开药 每年两个季节最适合调理

54岁的郑大哥患慢阻肺多年,平时全靠支气管扩张剂维持,但即便如此,血氧饱和度依然很不稳定,有时一下子就从98%掉到了93%,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必须马上用药才能缓解。

因为病情波动,郑大哥终日不敢离药,总是担心症状突然加重:“心里老是七上八下的,每天都觉得恐惧、焦虑。”除了生理上的不适,这种心理上的“折磨”也让他苦不堪言。

卢柏林医生说,像慢阻肺这种慢性肺病,时间久了会导致血瘀、血液循环不畅、心肺功能失常等,对各种过敏原也非常敏感,尤其在季节转换和天气变化时容易使原有症状加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卢氏肺科针对慢性肺病,重点在于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免疫力来应对各种过敏原的刺激,同时改善肺部微循环,血液畅通了,症状自然就消失了。

在卢柏林医生这里调理之后,郑大哥的血氧饱和度稳定了许多,胸闷、气促的症状也没有了,一直到现在,他还会定期来卢医生这里配药喝。

卢医生说,对于慢性肺病患者来说,每年的初春和秋末入冬时节是最适宜进行调养的,平时如果有症状,也可以及时来进行调理。

肺癌术后咳喘、虚弱

中西医结合治疗后

整个人气色都好了

邓大伯73岁,曾因肺部恶性肿瘤做过手术,术后身体一直很虚弱,一到阴雨天就咳喘不断,吃不下饭,走路也没力气。

“术后一年多我都很少出门,尤其是季节更替的时候,就怕感冒吃苦头。”邓大伯第一次来卢柏林医生诊室时,是家人搀扶着进来的,人很清瘦,脸色苍白,没说几句话就气喘吁吁,还伴有干咳。

卢柏林医生说,很多肿瘤术后的患者都会出现肺功能下降、免疫力下降的情况,症状急性发作期要先清肺化痰散结,病情稳定后,抗癌治疗同时中药调理肠道功能,因为在中医理论中,肺和大肠相表里,肠静脉血液会回流到右心再到肺,调节肠道功能也有助于肺功能的改善,从而达到人体整体循环的提升,这也是中西医理论相结合治疗的特色之一。

邓大伯在卢医生这里调理一个月后,咳喘消失了,胃口也好了许多,复诊时已经能自己上楼,整个人的气色都变好了。他很信任卢医生,每年都坚持定期来调理,至今已经有七年了,健康状况非常稳定。

每周三、周五下午,卢柏林医生坐诊凤起路上的良济和国医馆。7月20日前,针对长期反复难治性咳嗽、肺结节、肺恶性肿瘤术后调理、慢阻肺等各类急慢性肺病,送出30个义诊号,有需要的读者可拨打快报健康热线预约。前10位预约成功者送咳嗽穴位贴治疗一次,先约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