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绍兴咸亨酒店实习后,回成都做了酒店主管

“蓝鹰工程”联手培养3429名职校学生 77%来自困难家庭

改变了许多学生和他们背后家庭的命运

2024-06-17

浙江援川特别报道·记者手记

记者 诸芸

前不久,我收到了彝族姑娘海来石里发给我的信息,她在成都找到了一份酒店主管的工作,她很感谢曾经帮助过她的浙江援川干部们。

海来石里出生在凉山州美姑县一个偏远的山村里,家里条件很艰苦,她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妈妈照顾孩子们已经分身乏术,家里就靠爸爸一个人打零工挣钱。

初中毕业后,海来石里也曾犹豫过要不要继续读书。但爸爸妈妈却坚定地告诉她,家里再苦再难,都会支撑孩子们读书。海来石里特别勤奋,因为她知道,读书的机会对她而言,是如此珍贵。

因为新一轮浙川对口工作的“蓝鹰工程”,命运的齿轮悄悄转动。

在绍兴咸亨酒店实习

感受到了浙江人的温暖

2021年10月,借着新一轮浙川对口工作的契机,浙川两地启动了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蓝鹰工程”,联手培养中高端蓝领技术人才,让更多学生有了就业选择可能性,也改变了许多学生以及背后一整个家庭的命运。

考入峨边职业高级中学的海来石里,争取到2023年2月“蓝鹰工程”到绍兴财经旅游学校为期一学期的交流提升学习机会。

来到绍兴后,她在完成学校理论知识的学习后,来到绍兴咸亨酒店实习。

实习期间,海来石里告诉我,她很喜欢绍兴,这是她第一次看到大山外面的世界,酒店也很照顾她,提供了宿舍和三餐,带教的师傅也很细心教她,她感受到了浙江人的温暖。

实习结束,酒店抛出了橄榄枝,愿意正式签约,但最终她选择回到四川,在成都一家酒店做主管,她想留在家乡工作,能更好地照顾到家里人。

2024年过年时,海来石里又告诉我,她用攒下的钱给弟弟妹妹买了新衣服,还给了爸妈一个红包。尽管现在一家子还挤在租来的小小的房子里,但她相信一切都在好起来,妹妹考上了当地重点高中,弟弟们学习也很努力。

“蓝鹰工程”最初源于 援川干部发现诸暨袜子厂缺维修工

在乐山市沐川县,我了解到了“蓝鹰工程”的由来。

“蓝鹰工程”首先在沐川启动。最初,挂职乐山的援川干部们发现浙江诸暨的袜子厂缺袜机维修工,同时乐山沐川的职业中学学生又面临找工作难,为何不把两者需求结合?于是,袜机维修班开设起来了,学校还开辟了蓝鹰工程产业孵化中心。

首批42名袜机维修班学生在这里学习生产袜子、维修袜机、直播卖袜子。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到扎实的技能,学校也请来了浙江的“袜子专家”——来自“世界袜都”浙江诸暨市大唐镇诸暨溢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的蒋杏军。作为袜机维修班的特聘行业导师,蒋杏军带着学生们在实训室里学习袜机的维修。上课时,学生们常常聚拢在他身边,认真观看袜机故障维修的演示。

很快,袜机维修班成了“蓝鹰工程”技能改变命运的一张金名片:袜机维修班的学生还未毕业,就有诸暨企业伸出了月薪2万元的橄榄枝。

“蓝鹰工程”试点成功后,很快在浙川两省对口地区全面推广,并成为浙川对口工作的一项标志性成果,这项创新做法在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召开的全国会议上被作为乡村振兴的六大典型模式之一得到了肯定。

东部的袜企也被吸引到了西部

一双袜子生产节约30%左右的成本

在走访中我发现,随着“蓝鹰工程”全面推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此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像鹰一样翱翔于山海之间。

梳理“蓝鹰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这项工程正在不断迭代升级。随着沐川与诸暨两地共同培养袜业人才的深入,东部的袜企被吸引到了西部,浙川纺织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公司原料来自诸暨,直接吸纳沐川正在培养的袜机维修人才,算下来即便加上运输成本,一双袜子比在诸暨生产要节约30%左右的成本。

袜业孵化中心还孵化出了不少袜业家庭作坊,沐川县利店镇龙宝村村民童启超就在袜业孵化中心的支持下建成了一个袜业家庭作坊,带着家人一起创业,自己做袜子卖袜子,每个月可以增收1万元以上。

几年发展下来,沐川县的袜子制造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沐川职中也有了喜人的改变:新的学期开始,招600名学生,结果有1200名学生报名。校长张攀高兴地告诉我,报考他这所学校的学生增多了,甚至还有普高学生被职中吸引,去年以来,有39名学生从普通高中转入职业中学。

山区职校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让毕业生们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一个个因“蓝鹰工程”让梦想实现的故事 诠释了“技能改变命运”的奇妙

24岁的向东老家四川宣汉县,从小在大山里长大的他做梦都不曾想过,有一天他有机会成为一名海员,追逐星辰大海。

“山里娃”向东实现“海员梦”,也得益于东西部协作打造的“宣汉海员班”。在参加完舟山航海学校岗前培训考取资质后,他又上船在海上实习了半年,正式成为一名海员。从此,这个大山里的孩子和大海结了缘。

实习期开始,向东的月收入就已经过万,不过他没有停止努力,工作之余正努力考取三管轮资质。截至去年年底,230名学员通过了“宣汉海员班”培训并登船就业,目前最高的年薪超过了20万元。

20岁的廖德伟如今是成都龙泉驿区一家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加工厂的熟练工,一个个汽车零部件在他手上快速成型,进入下一道工序。

廖德伟在乐山市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上学,就读的是“蓝鹰之星”海亮集团冠名班,也因此获得赴海亮集团参加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入企实习的机会,实习期满返回学校又被推荐进入汽车零部件公司工作,目前年薪15万元。

他仍记得2022年的春天第一次到浙江实习见到公司门口挂着世界500强招牌时带给内心的震撼感觉。自幼父母去世,与奶奶相依为命的他,毕业后想更好地照顾奶奶,于是回到四川,在成都找到了一份心仪的汽修工作。

现在每个月发了工资,他都会寄一部分给奶奶。他工作很努力,还有个心愿,等攒下钱来,在成都买一个充满阳光的房子,把奶奶接到成都来一起生活。

一个个因为“蓝鹰工程”而让梦想实现的故事,深刻诠释了“技能改变命运”的奇妙。

浙川两省携手,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等订单式培养“蓝领鹰才”,累计培养了3429名职校学生,其中脱贫户学生、困难家庭学生占比达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