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镇看嘉兴

2024-06-08

壕股塔登高望远

壕股塔

守卫千年子城的石狮 本版摄影 记者 黄捷

记者 张钱

作为江南人,对于古镇是不陌生的。

打小就记得,白墙墨顶,舟影波光,在薄雾的晕染下恰如一幅淡彩的宣纸画,江南的镇子,有着江南人独有的婉约和生活的形式。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目录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古镇都在长三角。而嘉兴,因一句“运河抱城、八水汇聚”,更是聚集了乌镇、西塘、濮院、盐官等18个名声在外的运河古镇。

去过乌镇,从西栅的百年老街到东栅的江南水乡风光,让人记住了一句“来过,便不曾离开”;到了西塘,尤爱那里的夜,晚上的烟雨长廊犹如繁华夜市一般,旁边商户叫卖声络绎不绝,市井烟火气息十足……

6月6日,“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推介活动在嘉兴举办。活动以“古镇新生活·度假新空间”为主题,邀业内专家、学者及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共话古镇文旅保护传承与创新转化的路径。

中国古镇,为何看嘉兴?

活动现场,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乌镇旅游创始人陈向宏是这么介绍的,嘉兴古镇是长三角观光旅游的重要古镇聚集地,各具特色,比如乌镇戏剧节、西塘汉服节、濮院时装周,正呈现“集约化、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休闲的生活氛围、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当地特色美食是大家选择古镇旅游的重要因素”,只有本地居民高频次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才是古镇旅游生命力的源泉。

2022年起,嘉兴把“提升古镇保护开发水平,打响‘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全市层面出发,构造顶层体系,保护古镇历史风貌,焕新古镇文化基因。

在嘉兴,有专门的古镇旅游公交专线,G1是从南湖始发,途经月河前往西塘的,G2是南湖始发,途经月河、濮院前往乌镇的,G3是西塘出发,前往濮院再到乌镇的,三条线路都是双向运行的,运行时长基本都是一个多小时,极好地把古镇串联起来。

“‘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打造的一大用意便是让古镇建设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全盘梳理散落的文旅资源,自上而下整合资源,自下而上全面发力,掀起新一轮文旅项目投资热潮。” 嘉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东和表示,要始终坚持古镇开发“保护与利用”“单点与整体”“个性与共性”的协统一体,“看见古镇的文化遗产,看见旅游的生生不息”。

今年10月,盐官音乐小镇将开放。嘉兴,又让人多了一处新的期待。

千年运河,如常奔涌。岁月,永远不会辜负一座座永葆活力的千年古镇。

一塔、一城,沿着中轴线走禾城

记者 黄捷

初见时,嘉兴并不是个让人一眼惊艳的城市。

可当你沿着中轴线走一走嘉兴古城,细细了解这座城市的来龙去脉,就会发现,嘉兴是一个需要细品的城市。

乘坐高铁从杭州出发,约23分钟抵达嘉兴南站,然后转乘公交或打车,便到了鸳湖路。

由此出发,开启一塔、一城,走禾城 (“禾”是嘉兴的简称)。

一塔

壕股塔上瞰南湖

嘉兴市内唯一可攀登的塔

南湖,是嘉兴游必打卡地之一。

不过,除了泛舟湖上,或是上湖心岛登烟雨楼,游南湖也可以像登雷峰塔俯瞰西湖那般。这座塔就是嘉兴市内唯一可攀登的塔——壕股塔。

高塔玲珑而立,塔刹如笔,檐角风铃清晰可见。及至塔前,有伍相祠和壕股塔,一前一后巍然屹立,建造在2米高的台基之上。

伍相祠供奉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的相国伍子胥。相传伍子胥为官期间,曾带兵驻扎在嘉兴,操练御敌。他以骁勇善战、赤胆忠心而深受百姓爱戴。伍子胥曾两次举谏,除勾践绝后患,但由于吴王夫差听信谗言,反将其赐死,时值五月初五。此后,每年此时便成了嘉兴百姓祭祀伍子胥之日,这一风俗也成为我国端午节文化的来源之一。

穿过大殿两侧的回廊,再上一层平台,

伍相祠的后院正中便是壕股塔。

壕股塔因古时“北临城濠,其水曲如股”而得名。它的始建年代已无法考证,2004年重建的壕股塔院对外开放,重现元代四大画家之一吴镇所绘《嘉禾八景图·春波烟雨》里的美景。

进入塔内,沿着179级木梯盘旋而上,墙上写的画的都是关于伍子胥的故事,每一层外圈也都有观景台。

塔高63.36米,共7层。一口气登上塔顶,极目远眺,南湖美景尽收眼底。

往北看,远远能望到古城中轴线上的下一站——子城遗址公园,沪昆线在脚下穿城而过,绿皮火车缓缓驶向远方……

一城

断臂维纳“狮”守卫千年子城

国内罕见的保存完好的衙署遗址

下了壕股塔,沿着中轴线往北,去安静的子城走走。

有人说,读懂子城,也就读懂了嘉兴。

子城是嘉兴最早的城墙。现在的子城城墙,是清光绪时期在旧城基础上重修的砖石城墙。而根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子城城墙的雏形早在三国吴黄龙三年(231年)就已经建成了,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

现在的嘉兴城,是以子城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建而成的。唐朝末年,人们在子城外兴建了长约12里的罗城。此后,子城长期作为嘉兴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存在,曾为历代衙署、听王府、军政分府、军营、中学、军医院等,形成了嘉兴城中有城的格局。

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最典型的视觉标志,而子城这样的府署古城墙遗址,是国内罕见的、保存完好的、演变脉络清晰的县、州、府衙署遗址。

站在巍峨的子城城门前,仰望谯楼上悬挂着的“嘉兴府”牌匾,一股历史的厚重气息扑面而来。

城门两边有一对巨大的石狮拱卫。左边为母狮,怀中抱着一只幼狮;右边为公狮,不知何时已残缺了一臂,被戏称为“断臂维纳‘狮’”。

石狮“一家三口”破镜重圆的故事曾刷屏网络。早年,母狮因战乱失踪,只剩公狮孤零零守着城门。2019年10月,子城遗址公园建设施工时,一直被掩埋于地下的母狮终见天日。而母狮被掩埋的地方,恰好是公狮一直注视的方向。

考古研究人员说,这对石狮的姿态、色彩等带有明朝朴素又活泼的造型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母狮因为曾常年被埋在地下,身上的彩色比公狮更鲜艳”。

进入子城,沿着古城的中轴线甬道一路往北走。甬道长64米,两侧是砖路,中间是条石,在甬道下方1.8米深处,还隐藏着一条宋代甬道,重叠一起。

参天古树站立甬道两旁,历史的厚重感层层叠升,仪门、戒石坊、大堂等一一呈现。

仪门,意为“礼仪之门”,是衙署的正门,也是古时官员迎送宾客的地方。

戒石坊,是一座四柱冲天式牌坊。朝南坊额上书“公生明”,出自《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意思就是,公正便能明察事理。以后历朝历代以此三字作为官场箴规。

大堂是古代衙署的核心建筑,旧时官府举行仪式或审案的地方。考古发掘时在此发现了明清大堂的月台、前轩、堂和两侧耳房等遗迹。而大堂内柱下方还发现了五代时期的础石,这表示明清建筑也都是建立在原五代建筑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