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博士马中骐逝世

他是杭州人 老家临平赵家弄 常说三句话勉励后辈

2024-06-01

2004年,马中骐在清华大学杨振宁先生家讨论理论物理问题,杨振宁评价马中骐的研究成果是“能留得下来的工作”。

1982年2月6日,马中骐在中科院高能所举行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会场。

新中国第一张博士学位证书

赵家弄旁的桂芳桥 记者 董吕平 摄

记者 董吕平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博士马中骐,于2024年5月28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5岁。

马中骐,杭州人,老家在临平,核物理学家,曾就职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并获王淦昌物理奖等多个奖项。

马中骐的博士学位证书编号为10001,现在这份学位证书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退休后的马中骐并没有赋闲在家,每天上午10点多到11点都要去游一会泳,每天仍然工作好几个小时,撰写物理研究著作。

老家在临平赵家弄

马中骐老家在临平桂芳桥社区赵家弄。

回忆起儿时,马中骐曾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家门口有条河,河上横着一座桂芳桥,就像所有的江南水乡一样。

昨天下午,马中骐记忆中的桂芳桥下依旧小溪流淌,不时有行人走在桥上。这座桥修葺于1991年,斑驳桥身上依稀还能看到镌刻的“桂芳桥”字样。

桂芳桥一侧就是马中骐出生的赵家弄,旁边公园里写着“桂芳桥买小鱼鲜,临平山下泛归船”。

赵家弄里早已不是当年马中骐儿时的样子,当年他住的房子也已不在,现如今的房子几经翻修。

马中骐70岁的堂弟马大伯仍住在赵家弄,他一直称呼马中骐为“老哥哥”。

5月28日中午,堂弟在家族群里看到堂哥的讣告,非常心痛,请人送去花圈和花篮道别。“我和老哥哥相差15岁,他85岁,我70岁,他小时候就去了上海,我在临平,放寒暑假,还是我去上海多一点。”

马大伯说,老哥哥对兄弟姐妹都非常关心,“我们在老家守着老房子,他爸后来还带我爸去上海工作了,两个人在同一个纺织厂上班”。

他说,老哥哥在16岁就考上了兰州大学,之后在兰州大学教书,又去了北京,在中科院工作,老哥哥一直是在外面奋斗、拼搏,“他非常忙,也回临平过,但这一生几乎都在学习、工作,我们接触机会很少,记忆停留在小时候多一点”。

马大伯说,长大后,和老哥哥见面并不多,但每逢过年会在电话里彼此问候,“我们家族里的人都非常友好,彼此也会相互鼓励”。

他说,他们家族这一辈兄弟姐妹很多,老哥哥家就有5个兄弟姐妹,后来都读了大学,学历都很高,几乎都是硕士、博士。“老哥哥小时候个子就很高,后来有1米8以上,为人非常乐观开朗,也很魁梧,家里人有时开玩笑称他是马家的‘美男子’”。

他的三句话一直勉励后辈

2009年,马中骐回到临平,“老哥哥父母安葬在临平老家,他们兄弟姐妹有时也会回来,平时都是我们在照看。那一次,老哥哥兄弟姐妹全部回到临平,大家一起吃了团圆饭,难得聚一次,大家都很开心”。

再后来,马中骐就再没回过家乡。

尽管难得回到家乡,但马中骐一直对晚辈寄予厚望。

“我们整个家族对教育很严格,老哥哥经常说的三句话:首先要爱国;第二要努力学习;第三做人要善良,多做善事。”

他曾说,临平这几十年变化太大,和他小时候印象完全不同,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街道两旁也是越来越干净整洁。

2019年,当时桂芳桥社区相关负责人与马老有过一次交集。他回忆,当时临平要举行一次活动,他作为家乡代表致电远在外地的马老,“很和蔼,他听说我是家乡的,电话里很高兴,还说自己小时候住在赵家弄,我说赵家弄现在都还在,临平现在变化很大,听说家乡要邀请他回来一次,他立即就答应了,他对家乡活动非常支持,这让我也很开心”。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博士

1980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建立。条例从1981年起实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成为首批试点单位,开始培养博士。

马中骐回忆,这年8月,组织上同他谈话,决定在研究生里挑一批底子好的,直接当博士生。他被选为“试点”,要求“抓紧写篇高水平博士论文出来”。

4个月时间,马中骐就完成了毕业论文写作。1982年2月6日,马中骐在中科院高能所的一间教室里作了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阵容豪华,由7位物理学界的顶级专家组成:主席是“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还有胡宁、朱洪元、戴元本、谷超豪4位学部委员等人。

7位答辩委员会导师现场进行无记名投票,一致认为马中骐的论文符合博士论文要求。时任中科院数理学部主任、学部委员的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签发了他的博士学位证书。

全国首批共有18名博士。1983年5月27日下午,新中国首届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作为“10001”号博士,马中骐在主席台发言。“稿子改了七八次,在台上一直默默地背稿子,其他人讲什么都记不得了,比较紧张,就怕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