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爬满了老屋

桃花岛南部三个小村庄

舟山地名办专家说,这里非常值得一去

2024-05-24

图片由桃花岛风景旅游名胜区提供

记者 夏裕

有一个成语,叫“沧海遗珠”。用在桃花岛南部,再贴切不过。

这里出门见海,爬山虎爬满了这里的老屋,碧绿青翠是这里的色彩,鲜少有人踏足,潮起潮落,奇石与涛声为伴。

游客们大多去了东部的打卡地,南部更像是一个被遗忘的世外桃源。

乌石子村、米鱼洋村、龙洞村,是桃花岛南部的三个村落。这三个村,生活的全是渔民,很多都是曾经名声响当当的渔老大。

舟山地名办专家王建富听说我要去桃花岛,他说南部非常值得一去,“那里曾经是舟山甚至于全国的富裕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家都有楼房,家家买了电视,后来,村里的人们去了镇里或是城里买房,陆陆续续搬迁,现在几个村子几乎都没有人住了”。

车子行驶在桃花岛的半山公路上,蜿蜒向上,车窗外可见伫立在山间的栋栋楼房,白墙黑瓦,掩映于山野之间。

一路上,只有我们这一辆车子,公路是两车道,如今看来是比较窄的。“这条路已经有近20年历史,算是舟山最早沿着海岸线的‘最美公路’了。”车上,随行的桃花镇文旅办张伟宏说。

米鱼洋村 曾是舟山最富裕的村子

在米鱼洋村口,一棵小树横在了蜿蜒向下的水泥路上,堵住了通往海边的道路。张伟宏下车看了下,“这边来的人,真的很少”。

“米鱼洋村曾是舟山最富裕的村子,这里曾经有1100多口人,现在只剩下个位数了。上世纪80年代,家家户户都是万元户,你看,这里都是两层三层的楼房,电视机、电冰箱都是最早一批拥有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岛迁,大岛建”,为了孩子的读书、工作、发展,一户一户的米鱼洋村人搬出了村子,去了镇里或是城里,这里的楼房空了下来。

如今,在一片显得荒败的楼房里,依稀可见邮局、供销社、银行、旅馆……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繁荣。

对峙山上的安期峰,是舟山最高峰。岛上和城里的爱情,并不只是隔着高高的对峙山,还隔着浩荡的东海。

对于米鱼洋村的人来说,想要去镇上,还得走五六公里的山道,山路崎岖。

比如,从地图上看,米鱼洋村和乌石子村隔得很近,实际上,这两个村子一南一北,各有码头,以前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船。

直到前几年,米鱼洋村才完全修通了公路。

米鱼洋村在山峰合抱的山坳里,溪水潺潺,沿着一条碎石铺就的狭窄山道迈步向上,一对老人正担柴行走。

“小歪(舟山话小伙子的意思),饭吃过吗?没吃饭到奶奶家来吃,奶奶烧给你吃。”看到我,老奶奶向我打招呼。

我问她,吃一顿要多少钱?

奶奶笑了,“收钱,收什么钱啊!奶奶不收钱”。

这对老人家是米鱼洋村留守的村民,爷爷84岁,叫虞和通,奶奶70岁,叫陈秋娣,他们在镇里有房子,住不惯,还是回了老家,偶尔去镇里和儿女住一段时间。

他们家在山上,还要走个五六分钟,沿途两侧都是看上去已经废弃的楼房。

“这里的房子太多了,都空着,没人来。”陈奶奶说。

我去陈奶奶家坐了一会儿,房子很干净,虽然家里有煤气灶,但他们依旧喜欢烧柴。虞爷爷在院子里把柴火劈成一块一块,垒在屋檐下,一堆一堆非常整齐。

夫妻俩曾见证米鱼洋村最美好的时光。

“我老伴啊,以前是这里的船老大,捕鱼捕了一辈子了。我们这房子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造好了,家家户户都在造,在当时来说可是最气派不过了。”

在岛上造房子,运输困难,不方便,在米鱼洋村造房子就更难了,不仅材料要从船上走,下了岸还得运到山坳里。用陈奶奶的话来说,在这里建一幢楼房,价格可要比外面高好几倍。

“我跟老伴差了14年,我嫁他的时候,刚到法定结婚年龄。”陈奶奶说,他们是经人介绍结婚的,一般来说,成婚的男女年龄都相仿,但在米鱼洋村,相差10年的,却很常见。

“因为米鱼洋村人勤劳、富裕,外村人都想嫁进来,但是米鱼洋村人不想娶,更不想嫁出去,村里基本上都是村内通婚,所以相差十几岁结婚的比较多。”陈奶奶说。

当年,陈奶奶可是村里的一枝花,一旁的张伟宏悄悄告诉我,“他们的女儿,也是桃花岛上出名的美女”。

如今在米鱼洋村生活,有点像世外桃源。陈奶奶说,自己种了点蔬菜自给自足,就是有时候山上的野猪会下山祸害庄稼。至于海鲜多了去了,在他们家的厨房里,两个冰柜被装得满满的,“都是自家捕捞的海鲜”。

“老头子在海边的码头放了几张网,每天去起一次,几条铜盆鱼、几只螃蟹总是有的。冬天少,到了4月以后,天气稍微热一点的话,鱼就多了。”

至于河鲜,门口这条小溪有很多“猛蟹”,“大的比手掌还大,每年中秋,都有村民特地回来抓蟹,一个晚上能抓好几十斤,抓不光呢”。陈奶奶说,村里的人把大闸蟹称为“猛蟹”,纯野生,猛得很!

我有点喜欢上这里,想租一套房子,过上“避世时光”。陈奶奶一听就说,如果确定来住的话,就跟她联系,“我帮你联系屋主,租金都不用付,只要帮他们把屋子打扫一下,住住人,他们都会很欢迎。屋子嘛,就是要有人住住。”

陈奶奶拿出一个罐子,里面是她做的番薯糖,请我吃。很甜,一股清甜,跟其他的番薯糖不大一样。

张伟宏说,这是用传统手工艺做出来,“桃花镇很多人爱吃,托人来买的也多”。

临走时,陈奶奶说,下次带朋友来玩,直接到家里吃饭,“不收钱”。

龙洞村 爬山虎爬满了这里的每一栋房子

从米鱼洋村离开,沿着公路一路往下,山林间郁郁葱葱,掩映着清灰色的房子,斑驳的砖瓦。

龙洞,据说是当年桃花龙女居住的洞穴。从高处往下看,隐隐能见到海岸线上的一处洞穴。

这里和米鱼洋村一样,村民以渔业为生。很多年前,龙洞村和米鱼洋村是竞争对手,互赶互追。上世纪70年代后期,龙洞村是当时普陀县的先进渔业大队,后来被米鱼洋村超越。

和米鱼洋村相比,龙洞村已经成为了无人村,爬山虎爬满了这里的每一栋房子,有点绿野仙踪的感觉。

对于不喜欢被打扰的人群来说,龙洞村的废屋和融入周边的山海之景,极美。

沿着龙洞村继续往下,就到了老埠头。老埠头无人,只有青葱山林和斧削四壁。

从老埠头往下看,山崖下的大海被围了一块——这是一片大黄鱼的养殖海域。

张伟宏说,桃花岛的大黄鱼是原生态养殖的,要比其他地方养殖的大黄鱼好吃,“因为我们的大黄鱼不是用网箱养殖,是在海上用围栏围起来的,鱼的活动范围大,而且一些小鱼小虾都能游进来,吃得很原生态”。

“除了大黄鱼以外,老埠头的星空也是很有味道的。”他指着不远处的灯塔说,在那里拍星空,很出片。

乌石子村 拥山观海,未来会打造成一个度假村

从老埠头调头,来到乌石子村,三面临山,一面临海,算是半隐居状态的渔村。乌石子滩边,开了一家叫澜舍桃花湾的民宿,“拥山,观海,湾生活”。

这里依旧没有人气,民宿属于关闭状态,只有旁边的一家小卖部还开着。

沿着村路往上走,屋前屋后有人种着青绿的蔬菜。其实,这里绝大多数的房屋都废弃了,只有几十个老人还居住着。

乌石子村老年协会是村里的中心,暖暖的午后,有老人打着麻将,也有老人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一旁的卫生室也空空荡荡,身着白大褂的医生阿姨也显得很空闲。

一旁晒太阳的老人说,儿子女儿都在外地,不回来了,留在这里的,都是不愿意离开老家的。“这里的房子基本上都被卖了,开发商也给了钱,听说未来会打造成一个度假村。”

和龙洞、米鱼洋村不同的是,这里的房子还能卖得上价。像一些两层楼房,收购价格是三四十万元。老人的家是三层楼的,面积大,说是卖了70万元,“听说最多也就是70万元”。

卖了房,开发商没来建设之前,老人继续住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搬,住哪里去,这钱现在放在银行里,可能会留给儿子吧”。

老人以前是捕鱼为生,这些年的积蓄给儿子在沈家门买了房子,自己就留在老家,“在这里,吃是不愁的,种点蔬菜,海边捡点螺贝,网点鱼,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