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这么大,我们还会遇见。——《独行月球》

火星的孩子 杭州萧山古镇“临浦”的深空回响

2024-04-29

(上接B03版)

“临浦”的回响

天文爱好者和科幻迷喜欢引用世界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一句话: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之中。

楚龙飞说,马斯克提出了一个非常宏大但他个人非常认可的愿景,“我相信移民火星是人类社会早晚要走出去的一个阶段,即使不是20年,即使不是由马斯克来完成,人类将来也一定要走出地球,在外星球建立新的聚居点”。

某种程度上,正是有了这样的念念不忘,全球的航天事业才迎来了各种回响。

两年前,当“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正式着陆火星地表,附近一个叫“临浦”的陨石坑突然走入大众的视线。它的命名正是源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临浦镇。临浦是“火星村”的消息不胫而走。

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发布的信息,火星上的“临浦陨击坑”直径为18.16公里,紧挨着火星上最大的平原——乌托邦平原,1976年通过名字审批。

关于它怎么和萧山临浦扯上关系的,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火星上大部分地名是根据地球上相应的地质特征来命名的,也有一些是根据其寓意而取名的。也有天文爱好者猜测,或许是20世纪70年代,某位对临浦镇有感情的科学家在机缘巧合下将它以此命名。

遗憾的是,这件事在媒体推动发酵后,至今没能找出给临浦和火星牵线的这名“月老”。

不过,两年后,在深空领域,“浙产”卫星、“浙产”火箭在太空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翎客航天成立的2014年被认为是民营航天的元年,到今年,刚好是10年时间。以楚龙飞为代表,热血的民营航天人正在为成为中国版的“马斯克”而努力。

同样以技术对标SpaceX为目标,这段时间,蓝箭航天的所有工作人员都紧绷着一根弦。半个月前,他们的“朱雀三号”可复用火箭垂直起降回收试验箭在嘉兴顺利完成“10公里级飞行”改造和总装工作,目前已全面转入最后的总测和出厂阶段。

不出意外,这枚火箭将于5月运抵甘肃省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6月将择机发射。

去年7月,由蓝箭航天自主研发搭载液氧甲烷发动机的“朱雀二号”,成为全球第一枚成功发射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

对于为什么要在浙江造火箭,蓝箭航天CEO张昌武表示,因为浙江的制造业发达,本土及周边长三角有大量与航天配套的产业链布局,能够充分满足航天火箭生产、组装对配套环境的需求。

事实也确实如此。“朱雀二号”液氧的液体助燃剂由杭氧集团供应,他们同时还供应了宇航级氪氙气体,作为卫星入轨离子发动机推进剂。这家杭州老牌企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与航天系统共同研究相关的液氧液氮设备,为飞船提供动力,也为宇航员们“出差”提供氧气保障。

尿不湿和方便面

去年8月,由杭州的航天企业“地卫二”自主研发的智能遥感卫星“地卫智能应急一号”成功发射,成为首颗进入太空的“浙产”人工智能卫星。

不同于传统卫星,这颗卫星有个“最强大脑”——一个名为“弦平台”的AI处理器,能直接在卫星上快速处理数据,免去了将数据传回地面再处理的烦琐流程。

除了单体的智能,地卫二这两年也在深耕太空计算,实现从单一领域智能模型到大模型,从智能卫星到太空计算的跨越。简单说,就是将云计算搬到太空上,为全球用户提供通用、普惠、可靠的太空计算服务。

“让太空计算成为一种公共服务。我们相当于一个应用商店,各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在太空计算系统开发自己的应用。”地卫二市场方案总监李则明说。

目前,地卫二已在全球超过45个国家开展业务,今年将完成对阿曼的商业订单交付,其中包括首颗注册在阿曼当地卫星的履约发射。

对于商业航天的发展,此前中科宇航力箭系列火箭总设计师杨毅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已经悄然进入了一个市场需求和应用为主导的时代,核心需求在数据服务,但再过5年,可能会诞生太空旅游、太空制造、太空电站等需求和服务。

截至目前,SpaceX已经发射了6122颗星链卫星。今年2月,SpaceX宣布,已成功地通过“星链”卫星网络,从太空向社交平台X上发布了一个帖子。至少,当人类进入离地球不远的太空,不用担心上网的问题。

这或许可以用来解释1970年那位赞比亚修女抛给NASA的质疑:“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NASA给出了那句经典回复:“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但实际上,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并不是“无用”。一直以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卫星总师陈宏宇都有个观点:航天项目也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

“航天的新技术中有很多都应用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卫星导航系统、卫星气象预报等技术,每天都在为我们的通信、出行保驾护航。”他说,“我们日常在使用的生活用品,很多都源于航空领域。比如尿不湿、太阳镜、方便面配料包中的脱水蔬菜,最初都是给航天员用的……”

在谈到宇宙探索的必要性时,2018年,刘慈欣曾在领取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时说过一句话:“从长远的时间尺度来看,在这无数可能的未来中,不管地球达到了怎样的繁荣,那些没有太空航行的未来都是暗淡的。”

本报道引用了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合成》、新华社与央视新闻对中科大精准智能化学实验室的报道,以及马斯克4月8日公开演讲。

采访鸣谢:

“火星叔叔”郑永春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航天科普大使刘勇

火箭工程师、翎客航天CTO楚龙飞

地卫二市场方案总监李则明

卫星专家陈宏宇

蓝箭航天CEO张昌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