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现象”引热议:

没有进入重高的孩子,现在发展得怎么样?

2024-04-22

陈老师的朋友圈晒出的图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记者 张宇璐 林佳琦

中等生现象,一直是教育圈经久不衰的话题。在一个班级里,中等生占比最大,他们往往不是老师最关注的群体,但放长远来看,这批中等生的发展变量却是最大的。常常来和老师报喜,常回学校看望老师的,也是他们。

还有一种民间说法:“中等生的孩子就是来报恩的,他们往往懂得感恩、听话,长大后大多会留在爸妈身边成家、立业,陪伴孝顺父母,有这样的孩子,家庭幸福感很高。”

我们采访了几位杭城的资深老师、班主任,看看他们眼中的中等生发展情况如何。

没有进入重高的那批孩子 同样拥有强劲的发展动能

站在中考的关口,相信不少家长都经历过焦虑到失眠的夜晚,担心孩子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后续发展也更加吃力。

“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我接触了很多孩子,并不是说高中没考上前八所,后续发展就一定不好了。”杭州第十一中学语文教师张佩琳,教龄16年,她坦言,从十一中毕业出去的孩子,本科院校跟前几所重高比确实存在差距,但不少孩子后劲很足,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差距并没有家长想象的那么大。

前不久,张老师就收到了四年前毕业的一个学生发来的微信,分享了一个好消息:他获得了西湖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培养的免试直博生资格,在众多985、C9高校的学生中脱颖而出。

张老师说,这个男生在高中阶段就很喜欢物理学科,立志成为一名物理老师,还经常找老师探讨。高考后他进入温州大学,学的就是物理专业。大学里参加了全国性的比赛,还抓住机会参与了实验项目,后来转变志向,决心要走科研道路。每一次的进步和成长,他都会来与张老师分享,他说:“老师你相信我,我还会再来向你报喜的!”

“再早两年,还有个女生,当时高考成绩不够理想,去了四川一所大学,但大学里她一点没有放松,拼命学习,最终研究生考到复旦大学,现在在做脑机接口方面的研究,已经研二了。还有从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考回到浙大的孩子……很多很多。”张老师感叹,这些孩子当年中考进入十一中,是很多人眼中的“中等生”,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他们的发展未必比重高的孩子差。

还有的学生,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接触和了解到的知识很多,就算不通过考研,也能有很好的发展。前不久有个毕业多年的学生来找张老师报喜:因为面试时表现出色,顺利考上了交投集团。

“高中是一个全新的赛道,既来之则安之,不要觉得矮人一头,清零之后重新出发,到了高考时还是与重高的同学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张老师也总结了这类孩子发展后劲足的原因,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在高中阶段就属于目标特别清晰的孩子。他们并没有因为中考发挥不好、没有去理想的高中,就自暴自弃,而是非常自律,行动力特别强。在与他们的家长交流时,也感觉到家长对于孩子的包容,经常会鼓励和支持孩子。

这些孩子很暖、很懂事 但也非常需要正向的鼓励

懂得感恩,也是很多老师提到中等生时首先想到的。

今年三八妇女节当天,笕桥小学的陈老师在朋友圈晒出一张和学生的合影:“一个毕业11年的学生突然回校来看我们,太感动了!”

照片里,这个学生戴着眼镜,圆圆的脸(右二),在陈老师的印象里,她在小学时的成绩就处于中等,比较安静。这个学生还向老师们汇报了自己的近况,大专毕业后,她进入上城区的一个街道工作,虽然是编外人员,但她还在一边工作一边备考编制,很努力地生活。

这个学生提到:“我从小成绩就不太好,挺需要老师费心的。有段时间我妈妈身体不好住院了,爸爸需要在医院照顾妈妈,我基本就是一个人上下学。这期间,老师特别关注我,还告诉我要照顾好自己,更自主独立,不让爸爸妈妈分心。那时候的周一到周四,数学老师都会帮我在学校就把作业清掉,节省回家后写作业的时间。这些事情我一直都记到现在,内心始终感恩。”

十一中的张老师任教16年,她带的最早的一批孩子,已经30多岁,不少都已经结婚生子了。她也认为:“教这批孩子幸福指数很高,每年9月和6月,校园里都是回来看望老师的学生,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很好,好多年了都还是朋友。”

在张老师看来,通过中考进入十一中的这批孩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发挥失常,家长心有不甘,落差感特别强的;另一种是好不容易够上了分数线,进了高中之后反而松懈下来了。

前者家长和学生的焦虑感是最强的,每次考试就算孩子考了年级二三十名,家长也会特别失望,认为你是中考考砸了进来的,应该至少要年级前十才对,无形中就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

“而孩子其实是很敏感的,这一代的孩子,小时候都是被捧在手心里的,没有受过什么大的挫折,却被一次考试判定了输赢,家长的失望和不信任,表现得非常明显,孩子会有一个巨大的落差。”张老师回忆,曾经有高一的学生跟她聊天,说“我妈对我绝望了”,还有一个女孩哭着说“爸爸都半个月没有理我了”。

张老师感叹,虽然家长自己也有情绪需要释放,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成绩中等的孩子其实心里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落后了,特别想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哪怕稍微一点小小的鼓励,就能让他们大受鼓舞。

曾经有个男生,个子高高大大,身高近两米,虽然成绩不是特别突出,但是个十足的小暖男,喜欢烧饭,也会主动收拾家里的卫生,后来考取杭州医学院定向委培生。孩子妈妈很感慨:家里有这样一个懂事贴心的儿子,每天都积极地努力地生活着,成绩好像也没有那么重要。

“高中阶段成绩固然是一个关键的考核指标,但人的状态是一个整体,我也经常劝家长,成绩只是一小部分,不能一味地盯着孩子的短板,而忽略了他闪闪发光的一面。”

有学生中考时数学只有60多分 如今专升本数学满分

还有一部分庞大的中等生群体,高中进入了职校就读,他们的发展也同样值得期待。

前段时间,天杭实验学校的资深班主任金灵娟老师,也收到了一个学生的报喜,这个学生刚刚拿到了专升本考试的录取结果,就第一时间来告诉金老师。

金老师说:“这个学生我印象很深,一直以来都很认真,很想学好,但是数学经常不及格,中考数学也只考了60多分。我就一直鼓励这个孩子,要发挥文科的优势,照样有自己的一片天。”

毕业后这个女生进入了杭州市财经职业学校的金融专业3+2就读,由于职高的数学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这个女生反倒填补起了原先的知识空白,对数学越学越有兴趣。职高毕业后她顺利进入高职院校,今年专升本的考试中,她的数学拿到了150分满分,最终考入杭州师范大学的经济学读本科。

这个学生对金老师说:“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努力是有好结果的!接下来我还准备继续备考研究生,有好消息再来向您报告。”

金老师教龄25年,并长期同时担任两个班级的班主任,见过许多学生的升学案例,她认为:“成绩中等的这批孩子,往往是潜力无穷的。一部分孩子成绩中等是因为发力晚,之前没有好好奋斗,所以在高中、大学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还有的孩子之所以成绩中等,是因为存在着偏科的现象。我常常会建议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科目,并且把劣势科目的基础内容补好,这几年的中考难度系数降低,很多中等生也会发挥出令人惊喜的成绩。不到最后一刻,千万不要放弃。”